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學生健康豈容掩耳盜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28 11:31:54


  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學校為什麼要建在化工區?審批部門請給個解釋!”“救救常州外國語學校的孩子們!我們的正當訴求得不到妥善解決。”早在幾個月前,常州外國語學校“毒地”事件就已在網上傳播,然而,有關領導和部門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採取掩耳盜鈴之策,眼看著事件持續發酵。

  “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新形勢、新技術、新挑戰,都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

  不是嗎?如果家長的訴求第一次出現在網上時,相關部門領導看到了,問題及時解決了,“毒地”問題也不會在網上“滾雪球”般放大成嚴重的社會事件。

  對領導幹部來說,常上網看看,就是走群眾路線。在該事件中,網民觀點及時準確地反映了群眾的強烈意願。有網友說:“孩子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此事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排在最前面,最大程度、優先考慮保障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是教育優先發展更基本的層面。否則,失去強健的體魄,何談人才培養、建設國家?事實上,學生安全和健康一直牽掛著黨和政府的心,在學生營養都上升到國家政策的前提下,無視群眾利益,掩耳盜鈴的“毒地”事件豈能容忍?

  “毒地”事件是群眾路線的“試紙”。透過網上的海量信息,我們不難發現,常州外國語學校所受到的污染威脅,不是由地方政府或學校覺察並阻止的,而是在學生已經出現身體不適後,一個個無助的家長拿著孩子的體檢報告四處尋求說法時爆出的。在家長和學生都能聞到異味的情況下,當地教育部門官員仍然堅稱“檢測都是達標的”,其淡定態度和家長的焦慮形成鮮明對比。即使媒體介入,學校仍然在公開信中堅稱“並未覺得情況如此糟糕”,近3000名師生仍然在校堅持教與學。不知學校“底氣”何來?學校本應扮演著保護學生的角色,然而,在此次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學生和家長作為弱勢一方的無奈,屢次體檢、屢次抗議、集資購買空氣淨化器……在這個時候,表示“問心無愧”的校長,可曾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對此,學校或許有難言之隱,校領導或許是迫於某種壓力,但無論壓力來自哪裡,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心中沒有把學生放在首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