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美國將軍被大學拒絕談智庫學者如何能煉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11 00:17:02


美國退役陸軍中將、前駐阿富汗大使艾江山(Karl Eikenberry)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近期,美國退役陸軍中將、前駐阿富汗大使艾江山(Karl Eikenberry)因為自身經歷“太政策”、“太軍方”,而被美國西北大學師生反對出任該校全球事務研究院院長,認為其不具備足夠的學術領導力。後來,艾將軍倒是知難而退。

  有網友評論說,這是美國“左派”學者對軍方“司空見慣的輕蔑”。其實,在美國,有政策經驗的智庫學者與大學教授往往就是兩個世界的人。除了艾江山,據說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某高級官員退職後,也因為沒有發表過“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論文,而難以在大學謀職。

  “做智庫”和“做學問”本就不是一碼事,實在沒必要逼著所有學者都去做“智庫學者”,龍蟲並雕,一樣精彩。不過,如果你真的想做智庫學者,千萬別糾結,你必須要有“政策的感覺”。

  智庫應該研究什麼?

  近年,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等工作為推動中國的國際問題研究事業帶來重要機遇,既有智庫謀劃轉型,新興智庫應運而生,前景值得期待。然而,也出現一些“穿新鞋走老路”等需要重視的情況。《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等文件能否真正轉化為促使智庫升級轉型的實際舉措,智庫建設的良好願景能否成為現實,也是值得深思的。

  顯然,智庫建設不應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不能“撒胡椒面”,錢要花在刀刃上。應借鑒“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維,以構建智庫規範、提升智庫能力、重塑智庫生態為著力點,切實解決一些長期困擾我國智庫建設的難題。

  國家亟需和特色突出,是理解當前新型智庫建設目標的兩大關鍵詞。

  就國際問題和外交而言,中國面臨大量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政策難題,對全球事務和大國外交的進取心有餘,但對外部世界的了解依然有限,對國際事務複雜性的把握依然有限,施展大國外交的能力和技巧依然有限。從觀念、手段和人才等方面看,中國施展全球性大國外交的“戰略儲備”相對不足,必要的戰略研究和謀劃仍有滯後。

  甚而,對於政策“需求”本身也缺乏研究,政府機構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應對短期政策難題,對到底要應對哪些中期、長期性的政策挑戰研判不足。可以說,智庫建設在需求側和供給側都存在一定問題,而供給側是主要矛盾之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