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吳建民外交往事:如果他是鴿派,什麼是鷹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3 16:33:35


 
  從小學習成績不錯的吳建民,夢想報考北大物理系,卻因班主任的一句話考入了北京外國語學院,被分配到了法文班。

  吳建民說,大學時代對他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培訓了他每天鍛煉身體的習慣。他去世後,他的很多學生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都說:“吳院長經常鼓勵我們要多鍛煉,要堅持鍛煉。”

  吳建民的學生、外交學院副教授任遠喆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去年我們曾一起去日本開會,開完會吳老師就來敲我的門,讓我和他一起去鍛煉。我們在早稻田那裡的山上走了兩個多小時,他邊走邊和我討論當天的會議,也向我指出了當天發言的不足,包括下一步如何發展,應該從哪方面著手努力。”

  1959年,剛滿20歲的吳建民大學畢業後進入外交部做翻譯,一做就是10年。在《吳建民談外交》一書中,吳建民曾回憶,“最初做翻譯的三四年是在世界民主青年聯盟,其間學了不少東西,挨過批評,長了教訓。那時,除了本職工作外,翻譯還要做很多其他事:辦簽證、點菜、端盤子、泡茶、倒水等等。”

  資中筠在吳建民的追思會上,也回憶起她第一次見到吳建民時的場景:“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一場國際會議上,他那時初出茅廬,比我晚一輪,我們叫他小吳。那時候有工、青、婦、和四大組織,他在青(青年聯盟)我在和(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他的法文很好,後來知道他英文也很不錯。”

  1965年,26歲的吳建民第一次為毛澤東做翻譯。當時,毛澤東接見剛果總統馬桑巴-代巴夫人。吳建民後來回憶說,“那時我還年輕,只有26歲,又是第一次給中國人民心目中的最高領袖當翻譯,內心一個勁兒地念叨:不要太激動,要鎮靜,要好好翻譯。但當毛主席出現在會見廳時,我還是感覺很激動、緊張,心怦怦直跳。”

  2016年4月,吳建民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說:“毛主席、周總理開創的中國外交,非常注重平等待人。我們在歷史上受了一百多年的凌辱,現在雖然中國強大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平等待人,還是要謙虛,謙虛就是不要飛揚跋扈。”
  
  25年駐外經歷

  作為一名職業外交官,吳建民有25年的駐外經歷。他曾說過:“1971年跟隨中國代表團重返聯合國,是我外交生涯中最珍貴的一頁。”

  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恢復合法席位後,吳建民與夫人施燕華作為第一批新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飛往巴黎工作,分別擔任法語與英語譯員。

  他在生前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曾回憶在聯合國工作的那段時光:“那時我還是個小蘿蔔頭,時間很快,四十多年過去了。”

  吳建民生前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聯合國第6屆代表大會,鄧小平同志出席,那一次的討論建立了國際經濟新秩序。我當時在現場,從整個會議的籌備到開始的全過程,我在一線有深刻的體會,第一次觀看討論國際秩序的會議,並且這次會議是由發展中國家提出的,小平同志發表了非常重要的講話。”

  在聯合國工作的13年間,吳建民從翻譯做起,後來成為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

  聯合國被吳建民稱為“外交官的大學堂”。一位曾與吳大使有過多次交流的高中歷史教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吳大使曾對他說,“你們要講好歷史,要把歷史脈絡理清楚,可以推薦學生讀一讀《聯合國憲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