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文化台獨”的由來、演變、特徵及影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6 00:19:31


“文化部長”鄭麗君的意識形態備受質疑。
  中評社╱題:“文化台獨”的由來、演變、特徵及影響 周天柱(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7月號(總第223期)

  蔡英文上台伊始就迫不及待地大力推行“文化台獨”路線,這引發了島內外輿論界極大的關注與震驚。何謂“文化台獨”?筆者認為,“文化台獨”是一種以確立“台灣獨立”為價值取向,以“去中國化”為主要手法,千方百計企圖削弱中華文化與台灣文化的聯繫,消除中華文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為“政治台獨”製造輿論、奠定思想和創立理論的社會文化思潮。

  “文化台獨”的由來與演變

  (一)“文化台獨”的由來

  談及“文化台獨”的由來,必須清楚地看到台灣文化在島內極為特殊的發展、演變的歷史。上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當局敗退台灣後,為在逆境中繼續維持其統治,遂把中華文化樹立為“國家意識形態”,並升格為“反共復國”的精神動力,不擇手段強行向台灣同胞灌輸洗腦。這在當時台灣年輕一代中,條件反射般地產生了疏離、厭惡、叛逆的情緒,反倒親近充滿鄉土味的本土文化。

  而在台灣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劇烈變化時期,同時也是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心目中因精神家園失落,頹廢、空虛心理極度彌漫的異常敏感時期,美、日文化大舉進攻、無孔不入地填補起文化空白。侵佔台灣半個多世紀的日本文化在殖民時期就利用行政手段強制推行,長期以來在島內民眾心目中佔據相當地位。上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文化在美國對台實行政經軍“全方位援助”的旗號下大舉登陸台島。這就使得“台獨”文化在由島內分離主義勢力掌控的狹隘、偏激、排陸的本土文化的基礎上,還帶有明顯的日本文化及美國文化的烙印。

  當年國民黨當局所推行的大陸政策,堅持“漢賊不兩立”的一個中國立場的同時,頑固地煽動反共、仇共,從而使得相當一部分台灣民眾產生了嚴重的恐共、反共的思想情緒,自覺或不自覺與大陸產生疏離感。島內分離主義勢力正是利用民眾的這種心理,在“解嚴”、開放“黨禁”“報禁”後不斷挑撥省籍矛盾,從而導致一部分民眾心態畸變:要反對國民黨首先必須反對中國、脫離中國。

  李登輝上台後,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大肆縱容、偏袒“台獨”勢力惡性膨脹。在這一時期為“政治台獨”開道的“文化台獨”基本完成了由“鄉土文化”向“本土文化”、由台灣文化“主體論”向台灣文化是獨立於中華文化之外的“文化台獨”的過渡。李登輝後期及陳水扁時期,獲當政者認同並得到行政資源支持的“文化台獨”思潮進一步擴展蔓延、快速膨脹。

  (二)“文化台獨”歷經的發展階段

  早在上世紀40年代台灣光復後不久,島內的“文化台獨”就初露端倪。李登輝時期“文化台獨”出現惡性蔓延的勢頭。1990年李登輝就曾公開聲稱,“台灣文化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由此加快了“文化台獨”的步伐。2000年民進黨上台後,極為瘋狂地推行“台獨”路線,其最狠毒的一條,就是迫不及待在歷史、教育、文學、藝術等領域全面推行“文化台獨”。台灣當局推進“文化台獨”的目的就是要全面、系統地割斷台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繫,抹去台灣人民心中的祖國記憶。從歷史觀、文化觀、民族觀來全面塑造台灣民眾的“台獨”觀念,其最終指向就是“台獨建國”。蔡英文執政後所推行的“文化台獨”路線,繼承李扁真諦,更有其獨特、兇狠的一面。

  “文化台獨”的主要特徵

  (一)從體質上看,“文化台獨”是一舉世僅有的怪胎:一體多元,缺一不可。

  1、一體是立身之本。即獨立於中華文化之外的一種人為文化。其大肆推行者一再辯稱,“台獨”文化與中華文化絕沒有絲毫關聯,它既不是中華文化的亞文化,更不是其一個分支。而最令人困惑的是,明明這兩者使用的是同一種文字、同一種語法、同一種語言,卻硬拗毫無關係,毫不相干,這在全球範圍內絕無僅有。

  2、多元指三者並存。以極力排斥中華文化的本土文化為主體,吸收融合了根深蒂固的日本文化及盲目崇拜的美國文化,這三者抱合並存,缺一不可。

  (二)伴隨“政治台獨”而產生的“文化台獨”,長期以來其首要任務是為“政治台獨”鳴鑼開道。

  “文化台獨”隱蔽較深,不易察覺,是軟刀子殺人,不流汗,不見血,卻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般地顛覆整個社會基礎,改變輿論環境與人文環境,其首要任務是為“政治台獨”鳴鑼開道、支撐鋪墊。

  (三)“文化台獨”的直接受害者是無辜的青少年,最終受害者是全社會。

  “文化台獨”最“獨”的利器是教科書,這包括歷史、語文、地理、政治及各種專業教科書。教科書對學生來說是極為神聖,堪稱須臾不可或缺的獨特工具,尤其是考試、升學的根本法寶。“台獨”理念借助教科書,可暢通無阻地滲透到從不設防的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年幼腦袋裡。因自小被迫全面接受,“天然獨”的傳承人就在“人造獨”的驅使下逐漸成型。

  至於論及最終受害者是全社會,一是學生必然影響父母,乃至一個家族;二是孩子長大後要戀愛、結婚、生育,自成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細胞變質了,社會自然也就變味了。

  蔡英文執政後“文化台獨”的表現形式

  蔡英文深耕校園近10年,深知“文化台獨”對於草根黨的極端重要性。今年1月“大選”獲勝,蔡視“文化台獨”為生命線,迫不及待推行的“文化台獨”路線的主要表現形式如下:

  (一)組織架構:欽定最“獨”的人士擔任“文化部長”及“教育部長”。

  在蔡英文的人事佈局中,除了“國防部”、“外交部”、陸委會等之外,大陸方面最在意文化與教育兩部,因為這兩個部門最容易連接到“文化台獨”。“文化部長”鄭麗君是本屆“內閣”中意識形態上最“獨”的“部長”。近年來,民進黨內對歷史課綱問題著墨最深、動作最大的“立委”中,鄭麗君絕對可以排第一。潘文忠在“獨派團體”的支持下出任“教育部長”。在馬“政府”任內,潘文忠聘請了多位“獨”派的學者,擔任歷史科審查委員的工作,以致新版的教科書幾乎仍然維持了陳水扁時期的內容。他正是馬“政府”在課綱問題“撥亂反正”上一事無成的關鍵性因素之一。這兩位“文化台獨”傾向甚明的人士擔任“部長”,預示了未來蔡英文“政府”文化及教育的主旋律,“去中國化”的腳步不會停止,兩岸認同繼續撕裂的趨勢幾成定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