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瑞士:願與中國分享環保的經驗教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7 11:15:17


 
  萊茵河“死亡”20年的慘痛經歷讓瑞士收獲足夠經驗教訓

  “我們對能源的生產和使用方式正在發生轉變。”溫努斯特表示,“多年以來,可再生能源投資和石油價格之間有關聯性,石油價格下降時,對於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也會下降。但是眼下,這種情形卻並沒有出現。在油價下跌的同時,對於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上升了。在我看來,能源的消費和使用系統正在發生轉變,應該支持這樣的轉變,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一些事情。”

  “當然,這對於處於不同板塊的企業來說,處境和感受可能截然不同。”溫努斯特對記者表示,“重要的是,投資必須要有自己的計劃,要選擇方向並掌握方法。中瑞低碳城市項目就是最好的例子,令工業發展計劃與城市發展水平相適配。”

  “瑞士在此方面有前車之鑒。”溫努斯特向記者介紹。此前,瑞士出現過水、空氣污染的情況。1986年11月,瑞士巴塞爾桑多茲化學公司的倉庫起火,近30噸劇毒的硫化物、磷化物與含有水銀的化工產品隨滅火劑和水流入萊茵河,使靠近事故地段河流生物絕跡。100英里處鰻魚和大多數魚類死亡,300英里處的井水不能飲用,德國和荷蘭居民被迫定量供水。而有毒物沉積在河底,使萊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在這方面,瑞士有自己的經驗和做法,現在能夠以更加全局性的視角來分享這些經驗。”溫努斯特表示。

  “在這其中關鍵的問題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否能與二氧化碳的減少相平衡?”溫努斯特補充道,“圍繞這個問題,我們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就瑞士本身的經驗來看,平衡是可以做到的。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20%,同時實現了人口增長19%,GDP增長36%。”

  “作為發展機構,我們的角色並不是為私營企業打開市場。”溫努斯特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我們致力於投資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尤其是在產業和工業領域。1986年的慘痛經歷給了我們足夠的經驗教訓。這些污染最好不要發生,哪怕是發生了,也不要發生第二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