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家: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是歷史形成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4 10:25:21


南海諸島所有島礁暗沙列表。(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是歷史形成的——《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解讀之一

  解放軍報發表文章稱,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3日發表的《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通過列舉古今中外歷史文獻及相關文物等資料有力說明,中國擁有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主權和相關權利的歷史事實是確鑿的,歷史依據是充分的,歷史地位是合法的。

  按照國際法的一般原則,斷定某一個島礁屬於某一個國家,必須要滿足四個條件,就是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開發經營和最早持續不斷地行政管轄。那麼,就南海而言,與南海諸島完全滿足這四大最早條件的,只有中國一個國家。所以說,自古以來,中國對於南海諸島礁就享有主權。

  正如白皮書所言,“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時期,中國人民就在南海航行,并在長期實踐中發現了南海諸島。”在我們可以查閱到的史籍資料中,東漢官員楊孚在其所著的《異物志》中提到:“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繳外大舟,錮以鐵葉,值之多拔”,這里的“漲海”即是南海,意思是南海島礁水淺而多礁灘,船舶航行到此就像被磁石吸住一樣,難以脫身。

  中國不但最早發現了南海,而且還對其進行了命名。白皮書指出,中國漁民在開發利用南海的歷史過程中還形成一套相對固定的南海諸島命名體系:如將島和沙洲稱為“峙”,將礁稱為“鏟”、“綫”、“沙”,將環礁稱為“匡”、“圈”、“塘”,將暗沙稱為“沙排”等。

  白皮書里面特別提到的《更路簿》,又稱《南海更路經》,是海南民間以文字或口頭代代相傳的南海航行路綫知識。它詳細記錄了南海島礁名稱、准確位置和航向、距離以及島礁特征,是海南漁民祖祖輩輩在南海航海實踐中傳承下來的經驗總結。在《更路簿》中,海南漁民用本地俗語,為南海上的島、礁、沙進行命名,如把永興島稱為“貓注”,把南威島稱為“島仔峙”,把司令礁稱為“目鏡鏟”,把安達礁稱為“銀餅”,把仙賓礁稱為“魚鱗”等。漁民們還給每一片海域都起了乳名,“東海”是指西沙,“北海”就是南沙。《更路簿》實際上是記錄了中國漁民對南海諸島發現、開發經營的整個歷史過程,從一個側面有力地證明了中國是南海諸島唯一的真正的主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