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十三五核電投資超5000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7 10:52:05


  

  據調查,各省為了爭上內陸第一核電站而拼得“頭破血流”,可見核電的誘惑力實在無法抵擋。據統計,至今全國至少有20多個省市提出要上馬核電項目。

  這其中,熱情最高的莫過於湖北、湖南和江西。按照業內的說法,湖南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核電站的相關研究與申請,湖北則在1988年開始核電的前期準備工作,其他省市隨後開始跟進。
 
  “各省真正表達要上馬核電意圖是2005年。”國家發改委內部人士向記者介紹說,在那年的全國兩會期間,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的代表團都談到了發展核電的迫切願望,但當時國家發改委一個都沒批,“隨後10年的漫長歲月中,各省步入了內陸核電站的明爭暗鬥中。”林伯強說,地方政府最衝動的就是,一個核電站投資幾百億元,幾百億元一旦投進去了,經濟肯定就好了。
 
  至今,中國核電工業走過了30年。在此期間,法國核電發電量占到了其國內總發電量的78%,日本占比30%,但中國核電僅占2%,這表明中國發展核電的空間很大。因為根據《中國核電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核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在“十三五”期間,據業內人士估計核電建設總投資近5000億元;其中,在核電運行產生的乏燃料處理環節,以每噸處理成本167萬元計算,將催生出100億元的市場空間。
 
  不難想象,在未來從沿海的廣東、浙江、福建到內陸的湖北、湖南、江西,幾十座核電站將拔地而起。近年來,中國的核電園區、核電項目建設快速崛起,而核電產業園是以核電裝備製造為主打的工業園區。
 
  在採訪廣州有關部門時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廣東的核電燃料園進展並不如意,甚至一波三折”。一個例子是,2012年2月中核宣布核燃料項目落戶廣東江門鶴山,項目投資400億元,但該項目1年後夭折了。而這樣的例子在全國並不少。
 
  核燃料產業園是為核電站建設配套的項目,主要涉及鈾純化轉化廠、鈾濃縮廠、燃料元件廠,發展潛力巨大。正如《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所表述的那樣,“要配套建立獨立完整和先進的核燃料循環體系,加快鈾純化轉化、濃縮、元件生產線建設,到2020年分離功能力超過萬噸,壓水堆燃料元件生產能力2000噸以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