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華社談“旅客食宿自理”:延誤原因誰界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3 09:33:31


 
  延誤原因如何監督?專家:民航公司信息披露須更透明

  記者採訪國航、東航、春秋航空等公司了解到,航班延誤或取消的信息發布通常有三個渠道:第一,由航空公司給通過官網購票的旅客手機發送信息;第二,由機場發布航空動態信息;第三,由機票代理商發布信息。

  旅客有理由懷疑,航空公司是否會為了“免責”掩蓋自身原因,而將航班延誤原因歸結為天氣或管制。

  從實踐操作中看,在航班延誤當時,由民航管理部門經過調查發布某個航班延誤信息會大大降低時效性,上述三種信息發布方式是可行的,但針對信息發布的準確性還需要有相關制度保障,比如,如航空公司、機場、空管部門發布錯誤信息,或掩蓋事實真相將受到怎樣的責任追究。

  劉俊海等專家認為,關鍵在於進一步擴充乘客和廣大消費者的知情權,雖然有軍演、重要領導人出訪和外事活動等航班延誤原因需要保密,但是機場塔台都應出具相關證明。

  另外,信息發布在實踐中有很多細節需要完善。比如,空域管理方面一些不便向公眾公開的原因怎樣發布;出發港和目的港天氣良好,但航路天氣不滿足飛行條件怎樣公布;因天氣原因導致的後續航班連環延誤怎樣定性等。

  劉俊海建議,第一,堅持舉證責任倒置制度,發布民航航班延誤信息時航空公司要有充分的證據,強化其舉證義務、舉證責任,不管是物證、書證還是證人證言;第二,要有獨立第三方機構進行驗證,不管是消費者協會還是其他組織,都要有第三方核實信息,賦予消費者知情權。

  專家認為,推動民航治理的現代化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切實構建航空公司和乘客多贏共享、良性共生、公平公正的延誤解決方案,只有民航部門把信息披露透明度解決了,才能還航空公司一個清白,也給乘客一個明白。

  “機上延誤”規制的是誰?業內:航班運營效率有待提高

  “比起候機樓等,坐在飛機裡等就更可怕了。”不少旅客疑惑,機上等待到底是天氣原因還是管理問題?

  新規第三十五條規定,機上延誤超過3個小時(含)且無明確起飛時間的,承運人應當在不違反航空安全、安全保衛規定的情況下,安排旅客下飛機等待。違反本規定第三十五條,未按規定安排旅客下飛機等待的,處8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記者從航空公司了解到,之所以會出現“機上延誤”,是因為航空公司只有完成旅客上機,關閉艙門後才能夠進入排隊流程,等待空中交通管理部門放行。在安排旅客上機之前,航空公司並不清楚究竟要等多久,排在後面或者剛好遇到流量控制的航班自然等待時間較長。

  “機上延誤”這個名詞將空中交通管理部門推上前台,這是航班運行效率提高的關鍵。

  中國民航飛行員協會副秘書長孫慧說:“除了天氣原因和空域緊張,還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空管人員的工作效率、能力和主動性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像交警一樣,安排航班起降就像疏通交通阻塞一樣,同樣具有提高效率的空間。”

  空中交通管理之所以更為複雜,是因為其受到外部條件的限制較多,包括天氣、流量控制等,內部需要協調的單位也較多,包括機場、航空公司、航油、航信等。這正是需要提高管里科學性的地方。“日本航空公司的正點率高也是得益於管理的科學性。”孫慧說。

  國內樞紐機場上海機場已經開始嘗試通過技術手段優化管理流程來提高航班運行效率。記者從上海機場了解到,溝通民航管理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航空 公司、機場等多個單位的信息聯動發布平台已經在運行之中,通過這一平台,空管能夠預先排定一個初步的航班運行時段,航空公司可按照這個時間表安排旅客上 機,儘管受一些突發情況影響,空管部門的排布可能會出現跳轉,但整體上大大提高了航班運行效率。

  借助技術手段,加強各單位協調溝通能夠降低“關艙等待”的時間,但提高航班運行效率的空間仍然很大。航空公司的內部管理也是一樣,機械故障、惡 劣天氣等是所有航空公司共同面對的問題,但提高人員利用率,優化航班的布置和調配,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同樣有助於提高航班正點率。

  (來源:新華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