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蘆鳴:人類真有第三只眼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4 11:10:42


(圖片來源:光明網)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傳統還是科學,都認為人有第三只眼。據說,它可以溝通天地,洞悉一切。人的第三只眼睛,傳統稱天目(天眼), 現代科學則認為是鬆果體。中國歷史上道、佛兩家均有“天眼”的說法,其位置大概在每個人的頭部兩眉中心, 也就是《西游記》中的“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所描繪的所在,而書中的二郎神就生有三只眼。然關於二郎神與三只眼的來歷卻一直眾說紛紜,有研究甚至指向了三星堆的縱目人。中國民俗研究家黃芝岡認為,灌江口(有指其地理位置是四川都江堰)二郎的原型是古羌民祖先神大禹,其根據之一是說“楊二郎”系指“羊二郎”(諧音法,來源於“川西楊姓為羊化子孫”的傳說),這自然又和《山海經》扯上了關係。

  《山海經.海外西經》的第三國奇肱之國的人是一臂三目,即一條手臂和三只眼晴的人,這才是三只眼的最初來歷。看來《三海經》似乎可以當作一部上古史的通用字典,而且還是全球通用的!
 
  《海外西經》第一國三身國,第二國長臂國的寥寥數語說的是南非以及鄰國區域(請參閱筆者上一篇文章“最早的西天念的都是什麼經?),但是第三國的內容卻突然間豐富起來,其中還出現了“形天”這個中外著名的人物(西亞歷史也有“形天”)。看看原文:奇肱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有鳥焉,兩頭,赤黃色, 在其旁。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 操幹戚以舞。

  在地理上,筆者在《山海經探秘》一書中將奇肱之國定位在現代的剛果區域,其中細節之一是“三目”可以落實在剛果的地理水文特征上(三目即三個出海河口:庫依路河口一目、剛果河淡水灣河口一目、剛果河出海口一目)。“有陰有陽”即表示“有山有海”;雙頭鳥在此地理上象徵的是活火山,而在意識上則象徵原本統一的人類信仰體系已經出現了分歧。此處所謂的“常羊之山”肯定通“常陽之山”,明顯說的是赤道線上的山頭。在人理上,“奇肱”與“一臂三目”應該是用來暗喻剛果的原住民俾格米人。在天理上,“形天”恰恰是人類告別天神為大的時代的一個顯要標誌,也即是說天地人三合一的信仰體系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危機。所謂的“形天與帝在此爭神”的大背景恐怕就是新石器與舊石器交接時期的一種信仰矛盾現象,而剛果區域若不是當年最重大的衝突地點,也可能就是最原始信仰體系崩潰的最後堡壘,其代表人物就是俾格米人。

  根據現代考古學的研究結果,剛果區域早在八萬年前已有人類居住。人類學家研究證實,俾格米人是居住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民族,他們體力過人,自食其力,稱森林為“萬能的父母”,自己則是“森林的兒子”。但俾格米人卻是非洲的“袖珍民族”(“奇肱”應該是用來形容他們的一種專用語),成年人平均身高1.30米至1.40米;頭大腿短,長得精瘦,人人都腆著大肚子,肚臍眼凸起雞蛋大小的肉疙瘩。而如此與眾不同的肚臍眼以及八歲已經發育成熟的胸部特征,恐怕是“形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的根本來頭吧。至於“三目”與俾格米人還有什麼相關的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