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成全球最大太陽能國家 但利用率有待提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7 09:18:24


 
  不論維持還是取消保護性關稅——現在就已清楚的是,歐洲在爭奪太陽能產業統治地位的鬥爭中失敗了。全球15大太陽能企業中中國占了8家,並且今後幾年中國企業的主導地位還可能繼續擴大。

  “中國廠商目前的固定成本遠低於西方競爭對手,”信息服務公司的光伏產業專家亨寧·維希特說。具體而言,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廠商的生產成本平均比歐美供貨商低22%。

  報道稱,中國的市場領頭羊天合光能經營的全球最大光伏工廠產能達到3200兆瓦。而歐洲領先的光伏企業太陽能世界公司最重要的電池板工廠的生產能力為650兆瓦。這意味著:在充分發揮產能的情況下,天合光能的固定成本可以被均攤到將近5倍數量的產品上。

  對西方生產商而言,另一個不利方面是歐洲市場的發展。在增速較高的2011年,歐洲新增光伏產能超過1900萬千瓦,而今年的新增規模不足8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在歐盟發電總量中占比約3.2%。這一比例在德國達到足足6%。單純從數字計算上看,太陽能發電可滿足德國約1000萬三口之家1年的用電量。但德國的光伏產能幾乎沒有增量。在中國太陽能產業繁榮發展的同時,德國市場卻停滯不前。不過,中國的增速也不再沒有節制。

  報道稱,中國不少地方在擴大產能的同時其他方面的發展並未跟上。太陽能發電園區被閑置,因為無法並網發電。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去年約有12%產能未得到利用。在風能發電領域,這一比例甚至高達26%。中國風能協會猜測,這背後存在地方政府的結構性政策原因。

  在地方官眼中,煤炭發電站依舊享有優先權,因為它們成本更低並且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在新疆,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站甚至還被額外徵稅,以貼補煤炭發電站。

  (來源:參考消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