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形勢下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途徑探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1 00:31:04


 
  (二)具體將表現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各層面的倒退。

  一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進程退回起點。“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偏離統一方向的基本保障,因此大陸對於“九二共識”底線明確。但目前,蔡英文只承認“九二會談”,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兩岸政治關係只能回到起點,兩岸政治溝通將中斷,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一中框架”制度化將更加遙遠。

  二是兩岸經濟融合受損。首先,兩岸官方政治溝通的缺失將使兩岸經濟合作缺乏政策牽引,一些政治敏感性問題難以解決,兩岸經濟合作很難取得突破。其次,蔡英文將會以“保持台灣經濟自主性”、“確保對台有利”控制兩岸交流節奏,即便蔡英文為了穩定執政不得不維持兩岸經濟合作,也會嚴格管控,尤其是會在陸資入島、產業技術外移等方面設置更多障礙。再次,由於兩岸緊張氛圍升高,民間經濟合作、人員往來也勢必受到影響,不少網友就表示“台獨”勢力上台將不再赴台購物、旅遊。

  三是兩岸隔閡、島內國族認同錯亂加劇。民進黨為了自身政黨利益,將持續製造“恐中”、“敵中”情緒,將自身執政問題歸咎於大陸,並且繼續推行“去中國化”政策、排斥兩岸文化交流,想方設法切斷兩岸民族、歷史、血緣、文化等種種聯繫。

  (三)大陸促進兩岸經濟融合面臨兩難。

  從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促進兩岸共同發展與利益聯結的角度,大陸繼續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義不容辭,也因此大陸2016年對台工作會議仍強調“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推動兩岸產業、金融及中小企業、農漁業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但亦有不少輿論認為,在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繼續讓台灣搭乘大陸經濟順風車,恐會為蔡英文兩岸政策背書、助長島內“拒統”情緒,最終有損統一進程。尤其是“周子瑜事件”、“帝吧出征事件”後,大陸民間輿論主張強硬對台呼聲陡增,官方為兩岸產業合作搭橋、出台惠台措施等將面臨大陸內部強大輿論壓力。若未來兩岸關係緊張氛圍持續升高,亦不能保證兩岸已簽署的經濟協議、現有惠台措施不受影響。

  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路徑選擇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共同利益,若蔡英文為了一黨之私一意孤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果真全面倒退,台灣將再次失去發展機遇。而大陸雖然將更多依靠單方面力量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有的是時間調整。根本上,大陸應立足於自身發展壯大,有效提升和利用自身政治、經濟、文化向心力。具體路徑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不放棄推動民進黨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

  長期看,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繞不開民進黨。島內藍綠政治生態及週期性選舉,將使國、民兩黨政黨輪替常態化。由於兩黨兩岸政策不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面臨得而復失的週期性變數。同時,作為島內兩大政黨之一,民進黨的兩岸關係理念及做法也會對其支持群眾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推動民進黨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是一條必要且實惠的路徑。

  這並非意味著大陸要放棄底線或遷就民進黨,而是兩岸綜合實力對比決定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民進黨不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就無法穩定執政,也遲早會被民意拋棄。民進黨何時轉變,一方面取決於其政治領袖是否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大刀闊斧的魄力以及濟世為民的胸懷,另一方面取決於兩岸關係對民進黨產生多少壓力。在這個過程中,大陸應妥善處理,並始終對民進黨敞開大門。正如習近平在“習馬會”上所強調的,無論哪個黨派、團體,無論其過去主張過什麼,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內涵,我們都願意與其交往。這體現出大陸對此的信心和善意。

  (二)重點塑造島內“被動向統”民意。

  島內民意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兩大認識誤區,一是對台灣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大陸沒有清晰的認知,二是將台海和平與兩岸交流合作視為理所應當,忽略其政治基礎。而蔡英文上台後,將有機會澄清這兩個問題。如前所述,沒有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作為基礎,即便大陸有心續推兩岸經濟融合,兩岸經濟關係也必將倒退。同時,國際政治與經濟有其自身規律,蔡英文排斥大陸市場、意圖“從國際走向中國”,無疑是無視客觀規律,自外於國際經貿體系。

  因此,大陸只需尊重規律,時間自會證明拒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只會讓台灣繼續沉淪。長期看,未來經過蔡英文時期“拒統”與促統的對抗後,島內“拒統”民意將會慢慢流向“被動向統”。這個階段可能很長,但時間站在大陸這邊。在此期間,大陸還是應本著“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原則,繼續努力促進兩岸交流融合,爭取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加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行列。

  (三)積極擴大“兩岸族”台胞群體。

  “兩岸族”台胞是兩岸社會融合的主要群體,也是引領台灣同胞國族認同的新生力量,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動力所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8年來,兩岸人員往來迅速擴大,在大陸經商、就業、求學的人數逐年增長。據統計,近幾年每年都有近萬台生來大陸讀書,每天都有超過兩萬台灣人通過網路到大陸求職,且台灣年輕人願到大陸就業比率逐年上升,20-39歲年輕人有1/3願到大陸工作。越來越多的台胞長期居留大陸,形成一個正在迅速擴大的兩岸間新生群體“兩岸族”。“兩岸族”台胞接觸和認識大陸較深,容易化解對大陸的歧見,長期在大陸生活的經驗也更易生成對大陸的情感與認同。同時,“兩岸族”作為兩岸溝通和聯結的橋樑,其在大陸的生活經驗,對大陸的認知、情感與認同,也會對島內社會產生直接的導向性影響。此外,“兩岸族”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當中有著切身利益,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

  “兩岸族”台胞群體是大陸較能發揮主動性的領域,應成為大陸未來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點。隨著大陸的向心力越來越強,“兩岸族”台胞群體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大陸應敞開懷抱,繼續為台胞來陸求學、就業等創造便利條件和機會。

  (四)利用網路交流平台塑造兩岸“新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性因素,但目前島內中華文化認同存在較大隱憂。兩岸在中華傳統文化方面高度一致,但經過60多年分離,兩岸現代文化已經產生諸多差異。而傳統文化在生活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小,中華傳統文化對於文化認同的彌合作用日益減弱。近年來島內“反中”情緒激增以及未來民進黨繼續推行“去中國化”,將使島內文化認同進一步偏移。因此,發展兩岸現代文化認同是當務之急。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覆蓋民眾日常生活的今天,利用網絡推進兩岸現代文化交流、塑造“新文化認同”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便捷路徑。兩岸語言、文字、歷史文化相通,具有文化交流的天然優勢,而網絡平台能夠打破兩岸地域界限,制造便捷的交流管道,使雙方在網絡文化、飲食文化、流行文化、校園文化等方面進行更多溝通,培養共同文化特徵與文化認同。目前兩岸各自的網絡文化圈比較封閉,交流管道比較欠缺,也缺乏相應引導,但未來大有可為。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8月號,總第224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