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一只礦泉水瓶 曝出造假大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9 09:40:23


 
  “污染源自動監控儀器較為精密,一些非法業主為逃避監管,往往配備專人盯梢,造假方式也是五花八門。”陳亮介紹,例如破壞采樣管路,人為配制樣品或對樣品進行稀釋,致使自動監測數據達標;規避儀器采樣時段,使得監控采樣時總是排放達標廢水;故意閑置、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控裝置;篡改儀器參數,改變數據修正值等等。

  此次環保部通報的案件中,有4起來自山東。在環保數據打假方面受到過環保部表揚的山東省環保廳,曾將環保數據造假手段歸納為“軟硬兼施”:軟件造假,包括修改參數、模擬數據等;硬件造假,則包括破壞采樣管路、加裝稀釋裝置等。造假手段技術含量高,隱蔽性強,消除痕跡快,調查取證難,在不少地方都具有普遍性。

  為了揪出越來越隱蔽的造假行為,環保執法人員要與造假企業鬥智鬥勇。“每次執法檢查都必須經過細致策劃與周密部署。”陳亮說,執法人員不打招呼、不定時間、不聽匯報,直奔現場、直接排查、直取證據,一些違法企業常以為已被查處過,環保部門不會再去查,“抓住這種僥幸心理,運用‘順藤摸瓜’‘殺回馬槍’‘蹲守跟蹤’等戰術,一抓一個准”。

  儘管如此,環保數據打假的現狀仍然不樂觀。長期關注環保數據造假現象的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環保數據造假在一些地區還是比較嚴重的,目前被發現的企業還是少數。近年來,第三方服務機構反覆造假的現象多有發生,尤其需要警惕。一家第三方機構往往服務多家企業,這其中既有壓力、又有誘惑,很容易成為排污企業數據造假的幫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在線監測系統建立起來以後,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造假現象,但造假仍然沒有完全杜絕。新環保法實施以來,明確偽造監測數據要被處以罰款和行政拘留,造假的少多了。目前,發達地區由於企業轉型和公眾監督意識增強,企業排污數據造假現象相對有所減少,中西部地區則相對多一些。

  專家建議提高違法成本,讓造假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遏制環保數據造假,顯然還需要更多“利器”。常紀文認為,遏制環保數據造假,需要立體施治,從完善立法、加強監管、信用制度建設、推動公民參與和信息公開等多方面綜合發力。

  查處環保數據造假難,難在哪兒?馬軍認為,問題首先並不在技術上。對於有經驗的執法人員來說,儘管數據造假手段層出不窮,可是想要識別並不太難。一些地區地方保護的陳舊觀念,恐怕還是環保部門執法的主要束縛。環保數據不僅涉及企業經濟利益,還涉及地方官員政績,很多時候承載了太多壓力。

  而且,相比於環保數據造假的巨額收益來說,環保數據造假的違法成本很低。

  在福建這起案件中,公安機關對謝某、張某作出了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常紀文認為,目前的處罰手段是罰款和行政拘留,違法成本偏低,不足以起到震懾作用,應該加大處罰力度,真正實現造假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在加大處罰力度的同時,完善環境信用制度非常有必要。對企業的限制不局限於法律處罰,應該將環保造假企業列入失信黑名單,在金融、信貸方面予以限制。

  專家指出,推動信息公開和公眾監督,也是遏製造假的有效手段。馬軍認為,遏制數據造假,推動公開是關鍵,在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之外,要將更多污染企業納入在線監測平台。企業造假衝動越大,越需要各方對數據質量進行監管監督。讓排污企業既感覺到政府的壓力,也感受到來自於公眾的壓力。

  (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