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最嚴銀行理財新規來襲 A股虛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31 10:04:40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7月27日,被一則“銀行理財監管新規”消息驚動的A股盤中急跌,午後跌幅一度擴至3.5%,當日報收2992點,跌幅1.91%。

  次日,上證綜指報收2994.34點,幾乎與前一日持平。市場鬆了一口氣,“還好,貌似企穩……”一些市場人士想起去年監管整治融資而間接引至的股市震蕩時,仍心有餘悸。

  細觀當下,似又不盡然。按照國務院參事夏斌的話說,中國已經存在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隱患,經濟下行時,多年積累的問題與風險也會相繼暴露出來。

  導火索可能是債券違約,也可能是房市泡沫破滅,包括 萬科A 之爭,其複雜的資管計劃或隱含潛在金融風險。被業界稱為“資管劍客”的 中信銀行 首席風險官馬續田失聯事件亦讓市場唏噓:資管“亂象”暗湧,向多年久治不愈的影子銀行之頑疾開刀,“莫非大監管大幕即將開啟?!”

  7月28日,銀監會回應經濟觀察報稱,正在研究制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簡稱《辦法》),旨在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範轉型,促進理財業務規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效防範風險。

  縱觀近期“證監會升級私募資管計劃監管、保監會不允許資管計劃為險企注資,再加上銀監會理財新規”,或不難體恤金融監管“圍剿”通道、去杠杆、防風險之意味,既堵邪門,又開正門。不過,邪門怎麼堵?正門如何開?這一核心命題拷問監管與創新的容忍尺度;亦詰問市場主體的規範性和風險抵禦能力。

  史上“最嚴”?!

  市場緣何如此敏感——這份尚在醞釀中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短期看,其關乎銀行理財的騰挪空間與收益率水平。

  歸納起來,市場聚焦於“嚴格准入、禁止非標嵌套、強制第三方托管、設定10%集中度”等四方面。金融監管研究院孫海波稱,新規雖不及2014年底徵求意見稿嚴格,但結合其他監管規定一起看,還是足夠震撼。甚至有媒體給其貼上史上“最嚴”的標簽。“金融降杠杆行動升級、防範交叉風險”或首當其衝。儘管銀監會相關人士回應稱,在對現行監管規定進行系統性梳理整合的基礎上,結合當前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研究制定辦法。“分類”或是關鍵詞。即新規將對銀行理財劃分基礎類和綜合類,以及禁止發行分級理財產品;儘管這並非最新變化的內容,此前監管部門也曾提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