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症下藥的科研經費新規有助激發活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2 11:24:17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科研人員反映的熱點問題,尤其是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意見》開出了有針對性的“藥方”。(7月31日 新華社)

  對於此次新出台的《意見》,有媒體將其總結為六大亮點,包括設立“科研財務助理”、取消績效支出比例限制、下放科研項目預算調劑權、勞務費不設比例限制等。這些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的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簡政放權”,一方面在程序上更加簡便,避免程序過多,管理過細,讓科研經費使用起來缺乏自主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在使用的權力上,科研單位、項目主體和科研承接單位缺乏自主性,主觀積極性和能動性無法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所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目前這種過細的管理模式,看起來管理嚴格而精准,程序複雜而冗長,其實資金的使用效率極低,並帶來了大量的權力尋租行為。科研經費成為“唐僧肉”是由來已久的頑疾,重分配輕檢查,重計劃輕驗收,重前置輕後續,重數量輕質量,已成為科研經驗使用的“難承之重”。對高校科研經費使用情況的審計發現,直接用於課題研究的費用開支僅占四成,而管理費用、人員經費等開支約占六成。面對諸多“惡性問題”,連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公開的場合下都感到“痛心”和“錯愕”,可見問題到了何種嚴重程度。

  基於此,對科研項目資金管理進行改革已勢在必行,其核心就是改變目前行政化壟斷和分配的格局,轉向於激發項目參與者的活力上來。公共財政管理部門所需要做的,只是對費用結構、採購方式、調劑權利等定規立矩,並竭力做好全過程的監管,對項目的使用績效進行科學的評估,對資金的使用效果進行全面的驗收,老老實實當好裁判員的角色,而把運動員的職責還給項目承擔單位,由他們根據實際需要編制預算並按規定統籌安排使用,並簡化預算的程序和審批要求,從而達到簡政放權,激發活力的要求。

  其實對比此次《意見》不難發現,此次管理方式和運行機制的改革,既是對已有問題的“對症下藥”,是基於之前問題的系統性調整,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都前所未有,體現出了堅定的改革決心,讓人對改革後的“鮎魚效應”充滿期待。同時,“管放結合”的改革原則,符合國際趨勢與國外先進經驗,對於破解時下的管理症結,激活科研創新熱情,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也有著極為重要制度支撐作用。同時,找准政府自身的角色定位,讓市場歸市場,讓政府歸政府,讓科研歸科研,各守其責才能各盡其能,從而避免出現角色錯位之下,對創新活動與主觀活力的制度性限制。

  僅是改進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為例,無論是簡化預算編制,下放預算調劑權限,還是提高間接費用比重,加大績效激勵力度,抑或明確勞務費開支範圍,不設比例限制;改進結轉結餘資金留用處理方式,可以說這樣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自然這樣的制度張力,也是解放科研生產力的現實需要。不過囿於現實來說,公眾所擔憂的是,如何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狀況出現,防止對科研經費“一放了之”的後遺症,也是對管理智慧和公共責任的考驗。

  (來源:光明網-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