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德聰談“救國團”轉型 陸客看反共差點退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2 00:50:36


張德聰。(中評社 戴祺修攝)
  中評社台北8月12日電(記者 戴祺修)針對《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將中國青年“救國團”列為國民黨附隨組織,“救國團”主任張德聰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救國團”由蔣經國成立並擔任第一屆主任,以服務青年為宗旨,現登記為公益性社團法人,也進行兩岸與國際交流。2008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們就動員心理輔導成員前進災區,撫慰災民的心理傷痛。也持續在兩岸進行學術與青年學子的交流工作,對社會與兩岸交流的貢獻應該是有目共睹。

  談到“救國團”轉型,張德聰表示,隨者台灣政治經濟環境變化,蔣經國在1987年宣布台灣解除戒嚴令,顯示兩岸關係和緩,“救國團”也因應社會變化,首先向“內政部”登記為“公益社會團體”,推動“公益”、“教育”、“服務”、“健康”四大服務領域,同時也將“救國團”的名稱從“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改為中國青年“救國團”,張德聰打趣的說,過去有大陸的朋友來台灣入住在“救國團”青年旅舍,看到牆上大大的“反共”二字,直呼想要退房,情景十分趣味。

  張德聰目前也是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副教授、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學術專長在諮商理論與技術等生涯諮商、壓力調適、團體輔導與諮商、 青少年心理與輔導、人際溝通。

  張德聰表示,由於“救國團”成立宗旨是要服務青年、加強宣導,因此除設立中央總團部外,在臺灣各縣市與大專院校,各高級中、國中等學校都成立組織,主要目的是為了因應當時戰爭需要,因此初期是以愛國教育、軍事戰鬥訓練為主,由於技術與裝備有賴軍方指導支援,所以“救國團”初期是由“國防部”指導。

  隨者兩岸關係日漸和緩、台灣經濟也由農業逐漸轉為工商業為主,“救國團”的核心業務裡反共抗俄的角色也日漸下降,而青年教育事業的部分則是蒸蒸日上。
  
  對於“救國團”在兩岸交流上的工作,張德聰回憶道,“救國團”目前的工作是社會公益事業,所以當初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時,“救國團”就組織張老師志工與法鼓山合作,前往災區對災民進行心理輔導與物資捐贈等急難救助事宜,到災區排解災民心中的苦痛。

  此外,“救國團”也長期推動兩岸年輕學子與學術交流,像是協助台灣孫中山學術基金會與對岸宋靄齡基金會的合作、兩岸學生與學者交流,像是今年有吉林大學的兩岸交流團,“救國團”也在今年海峽論壇中也特別增設公益論壇,促進兩岸公益事業的良性互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