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萬能險玩法大變 保監會升級壽險監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1 10:30:15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萬能保險責任準備金的評估利率上限從3.5%下調至3%、不得將終身壽險等保險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自年初控制中短期存續產品保費規模後,保監會再度對萬能險出手。

  9月6日,保監會印發了《關於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下稱“監管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精算制度”),在規範、調整和優化人身保險產品的同時,也給萬能險套上了緊箍咒。

  在平安人壽董事長兼CEO丁當看來,償二代的宗旨在於“放開前端,管住後端”,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進行監督管理,而目前下發的兩份人身險管理文件,主要針對的是前端的產品精算定價政策和產品管理方面的規定,有利於進一步堅持“保險姓保”,提升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功能,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保障需求;同時促進保險公司不斷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提高風險意識,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整體來看,對堅持價值經營的大型保險公司更有利。

  市場格局因萬能險而變

  在資產荒背景下,萬能險因為高預期收益率而倍受消費者青睞,而中小險企在彎道超車衝規模的訴求下更是大力推廣萬能險。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有57家人身險公司開辦了萬能險,萬能險保費收入達7647億元,萬能險產品接近1000個,達到歷史新高。2016年1-7月,在多重嚴格監管的條件下,萬能險保費收入已超過2015年全年,達867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119%,遠高於原保險保費收入48%的增速。

  與此同時,安邦、前海、生命、恒大、華夏等保險新貴通過高現價策略型萬能險公司快速擴張,2016年壽險業格局隨之劇變。數據顯示,按1-7月的規模保費計算,安邦人壽的保費規模為2521.10億元,僅次於國壽股份的4136.71億元,排名第二。而這已經是安邦人壽連續第四個月位居壽險公司的第二位,超越平安人壽、太保人壽等老牌壽險公司。而同屬安邦旗下的諧健康保險,按規模保費排名也躍居壽險公司第六位。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規模的擴大,具有高收益、低保障、偏理財、中短期為主的萬能險呈現出了同質化的現象,不僅如此還暴露了“短線長投”的負債匹配風險隱患,不但加大了經營風險,其在資本市場的頻頻動作更是激發了市場關於其保障功能和安全性的討論。

  除了繼續執行3月對中短期存續產品規模2倍淨資產以內的要求外,保監會監管通知還對中短期存續期產品的業務占比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9年開始中短存續期業務占比不得超過50%,2020年和2021年進一步降至40%和30%,同時給予了5年緩衝期,以給市場明確預期,避免“急刹車”形成現金流風險。

  此外,保監會還明確表示中短存續期產品只能是兩全保險。而為了防止規避監管,還將投連險納入中短存續期產品範圍(防止借助投連險提升規模),規定保單貸款比例不得高於賬戶價值的80%,附加萬能險和附加投連險單獨評估。此外,保監會還要求加強銷售管理,不得使用“利息”“預期收益”等詞語宣傳產品,不得承諾除保證利益以外的其他收益。

  中信證券 研報指出,今年2季度以來,隨著對高現金價值產品的限制,生命人壽、華夏人壽、前海人壽的規模保費已步入同比負增長,預計新規將更加不利於短期限理財產品銷售。

  泰康人壽某省分公司高管表示,中短期存續產品不是真正的保險,而是理財的產品,這也意味著傳統保險公司和新保險公司還是有很大不同。新公司依靠銀行渠道來進行擴張,更多地依賴利差,而傳統保險公司更注重內涵價值。保險的核心是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功能,應該回歸本源定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