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南京現民國碉堡 或為南京保衛戰時留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2 11:13:04


建在外郭城墻土坡上的碉堡。
  南京“裡十三、外十八”是說在初建13個城門的都城城墻外,還有一圈18個城門的外郭城墻。最近,南京市文物保護志願總隊的志願者,在秦淮區高橋門的外郭城墻遺址上,發現了兩座民國時期的碉堡,很可能是1937年南京保衛戰時期留下的。志願者還向文物部門提交了申請書,希望將這罕見的外郭城墻上的碉堡,列為不可移動文物。
  
  現場探訪
  
  兩碉堡相距數百米 都建在外郭城墻遺址上
  
  和全線由城磚砌起來的南京城墻不同,外郭城墻的主要墻體以夯土堆砌,僅在城門處砌磚。今天我們在栖霞、江寧、秦淮各區都可以看到幾處平地上凸起的小土坡,斷斷續續,但高度、寬度等規制相似。此次南京市文物保護志願總隊成員丁進和唐凱發現的民國碉堡,均位於秦淮區高橋門附近外郭城墻遺址上。高橋門是外郭城墻18個城門之一。
  
  昨天,記者跟隨丁進探訪現場。第一座碉堡位於南京城東污水處理廠門前草坪上,草坪地勢較高,就是外郭城墻留下的遺跡。碉堡為圓柱形,頂部直徑約4米,3個射擊孔面向東北、西北、西南方向。在碉堡邊上3米,還有1個水泥通道入口,但被垃圾雜物封堵。“我首次發現時,還能往下走6級台階。”
  
  第二座碉堡位於前者幾百米外、環城公路與紫雲大道交匯口。這裡有一段長100多米的外郭城墻遺址,碉堡建於遺址的坡上,它的形制與前者類似,頂部還有2個透氣孔,3個射擊孔面向東方和南方。
  
  戰史記載
  
  時任團長的張靈甫駐守附近,掩護主力換防時負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