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專訪零號指揮員王洪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5 15:22:11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各系統斷電,設備狀態恢復。”下達完最後一道指令,王洪志深吸一口氣,撂下話筒站起身,看了眼大屏幕——一切順利。

  天宮二號發射在即,這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的第5位零號指揮員,自然成為記者“圍追堵截”的對象。

  “這次演練測試是為發射做最後的準備,各系統設備工作正常,已經具備了後續發射條件。”首次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零號指揮員的王洪志說。

  今年初,王洪志被任命為天宮二號發射任務零號指揮員。在外人看來,這是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崗位,他卻很靦腆地說:“只是按照工作流程來做,熟悉流程就好。”

  1994年,22歲的王洪志走出青島海洋大學(今中國海洋大學)校門,背起行囊追夢大西北。

  加注軟件開發,是王洪志參加工作後的第一項任務。

  那時,他對零號指揮員非常羨慕。“每次任務都是在零號指揮員的協調下圓滿完成的。”王洪志回憶道,雖然羨慕,但他還是覺得要“腳踏實地把活幹好,其他的先別想”。

  於是,王洪志在加注室一幹就是14年。

  期間,他和團隊一起開發的加注系統遠控軟件和供氣系統控制軟件,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經歷了十幾次加注任務的考核。“沒有一次因為軟件問題影響加注任務。”這一直讓王洪志引以為豪。

  2010年9月22日,王洪志第一次擔任衛星發射任務的零號指揮員,自豪的同時也倍感壓力。他說,緩解壓力唯一的方式就是盡量多學習,多了解各系統的工作情況,做到心裡有底。

  當然,讓王洪志心裡有底的還有他的團隊。他知道,零號指揮員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後面還有各個系統人員在支撐。

  第一次任務順利完成後,王洪志有了信心,也有了基礎。

  隨後,王洪志又順理成章地擔任了11次衛星發射任務的零號指揮員。

  “能擔任天宮二號的零號指揮員得益於前面的多次指揮。”王洪志這樣解釋自己被選中的原因,“經驗積累是必要的。此外,還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要口齒清晰。”

  但王洪志也坦言,關注度高了,參試系統多了,工作也更加複雜了。

  與以往相比,發射衛星的系統相對較少,只有衛星、火箭、發射場和測控四大系統。他說:“而這次任務,增加了多個系統,需要進行更多的準備。”

  8月31日,天宮二號發射時間迫近,加注供氣組負責人唐琰在執行加注系統庫房回流的過程中,流量計信號突然無法顯示。得知情況後,王洪志趕往現場,通過反覆排查,他們發現是接線出了問題。恢復接線後,故障得以排除。

  但王洪志並沒有安心,隨後組織人員連夜對8000多個接線點進行全面複查,又發現一處隱患。排查結束時,天已蒙蒙亮了。

  認認真真做事,確保萬無一失,這是王洪志的工作原則。他知道,他代表的不僅是自己,而是所有為航天事業付出的人。

  “指揮員是發射任務的最後一個環節,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把那麼多人辛苦多年的成果荒廢掉。”王洪志說,哪怕是影響發射進展都不行,“這是一名航天人的責任”。

  作為航天人,他無可挑剔;作為父親,他卻有些慚愧。

  因為工作的原因,女兒王葉輝小時候經常被送到朋友家照料,女兒因此時常哭鬧,抱怨爸爸不能像別人的父母一樣接她放學、陪她玩耍。那個時候,他也只能無奈地在電話裡哄著女兒。

  “任務太重,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永遠沒有止境。”王洪志說。

  時間,對於王洪志來說異常寶貴,似乎永遠也不夠用。在他的記事本上,記者看到的是寫得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記。

  時間,留給女兒和親人的卻少之又少,有時候只能是打打電話。“好在女兒現在長大了、懂事了,一個電話回去,她就能乖乖照顧自己。”說著說著,王洪志臉上露出了微笑。

  從他的辦公室往外望去,1500米外的發射塔架正擁抱著天宮二號和長征二號F火箭組合體。再過一段時間,伴隨著他的口令,中國航天又開始新的征程……

  (來源:新華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