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天宮二號搭載中國文化理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19 09:31:34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發射成功的天宮二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第一個真正的空間實驗室,擔負著驗證未來空間站技術重任。從月滿中秋的這一天算起,中國進入重量級航天器發射最為密集的百天:天宮二號入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並與天空二號對接;長征五號大推力火箭首射。按照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這標誌中國正實施空間實驗室起步和銜接空間站的關鍵階段。

  航天器穿梭於皓月明空之中,給中秋這個凝聚了全球華人和合之美的感性場景帶來更豐富的意境。“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浪漫人文的是共賞嬋娟,寄望情濃家和;激揚理性的是問天奔月,探訪寰宇星辰。這正是華夏文明、華夏兒女應有的高度。在人們遙祝團圓的這顆月亮上,被擬人化了的中國月球車玉兔號7月31日才剛剛“退休”,在30多萬公里外的星球上獨自生活了972天。如今,隨天宮二號升空即將開啟的,將是新一段太空之旅——是新奇的發現之旅,更是辛勞的工作之旅:空間實驗室攜帶51件儀器設備,身負涵蓋基礎研究、精密測量、前沿應用的10餘項高精尖的實驗任務,將為國際空間科學前沿帶來新的突破。

  現代科學意義上的探索太空活動,中國起步遠較美俄、歐洲為晚。自1992年9月21日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中國讓全世界看到一部史詩級的載人航天大片:1999年,發射第一艘不載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2003年,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2005年,神舟六號實現多人同時飛天;2007年,嫦娥一號衛星發射;2008年,神舟七號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2011年,神舟八號成功對接天宮一號;2013年,神舟十號搭載三位航天員再次進入天宮一號進行科學實驗。

  在這跨越一整代人成長的時間過程中,中國以更高的效率、更開放的姿態取得了許多與先行者相若的成就。更年輕、更龐大、更活躍的黃金一代中國航天人已是人類探索宇宙共同事業的生力軍。到2020年建成的中國空間站有可能接替國際空間站,成為人類唯一在軌運行的太空空間站,而目前的太空合作計劃中還沒有中國的角色位置。

  歐洲航天大國面臨的預算壓力上升,促使歐洲航天局考慮與北京共同分擔航天項目的可能。這次天宮二號所搭載的伽馬暴探測設備,即為中國與瑞士聯合研製。據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已分別與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和歐洲航天局就科學家進入中國空間站達成協議,空間站設計為大型艙段對接預留接口。人們有理由期待這樣的合作更廣泛、更深入,讓“天宮”、“神舟”所寓寄的向往、和合之美,與創新、協作的時代精神成功“交會對接”。正如歐洲航天局局長韋爾納所言:把中國等非傳統夥伴納入更大的人類探索平台舉措是務實的,只有讓中國參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宇宙飛船才能在太空連接在一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