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話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量子通信三大焦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2 10:05:21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離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已有月餘。理論意義上不懼怕任何監聽的量子通信,在刷屏同時,是否真正能做到絕對安全、是不是被歐美科研拋棄的質疑,一直不絕於耳。資本市場的熱捧,更是讓不少量子概念“一擁而上”。

  從對撞機建否的觀點碰撞,到對量子通信的質疑,科學歡迎爭鳴、卻也分真假。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潘建偉院士在上海參加“對話張江”活動時,對量子通信的一些問題作了解讀。

  關於安全:抗干擾能力如何?是否夠穩定?

  量子衛星上天後,網絡上有文章質疑表示,這是不是歐美不玩的領域?如果是歐美都做不好的,我們能做好嗎?針對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國際競爭格局,潘建偉表示,中國正在領跑,歐美也在加緊布局。

  例如近期,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發布題為《發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的挑戰與機遇》的報告。今年5月,歐盟委員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的歐洲量子會議上宣布,計劃啟動10億歐元量子技術旗艦計劃。

  “過去我們的科研跟跑的年數太久了,很多人甚至認為好的東西都得跟在歐美後面才合理,這種感受很不好。這就是我們取名‘墨子號’的原因。”潘建偉說,墨子最早用實驗證明光沿著直線傳播,提出粒子概念和牛頓慣性定律的雛形,因此被稱為“科聖”。“我們想用名字提醒大家,中國人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學。從前有、現在有,將來會有更多。”

  對於量子通信的安全性,網絡上有質疑聲音認為,如果說當一段密碼信息被竊聽,就會改變量子的狀態而暴露竊聽行為,這一段密碼會被廢棄;那麼,如果這種竊聽行為一直存在,密碼一直廢棄,是不是意味著密鑰永遠無法傳輸,絕對安全其實犧牲了傳輸的穩定性?

  面對這一質疑,潘建偉回應表示,上述描述的狀態,是對通信的過程造成干擾。如果干擾一直在進行,其他的通信模式同樣無法繼續。無論是量子通信,還是傳統通信,如果想要其無法進行,進行干擾的成本是一樣的。

  “傳統通信的抗干擾能力並不比量子通信強,只不過平時別人不想干擾你,恨不得你一直在說,以竊取更多的信息。”潘建偉說,舉例來說,如果有竊聽者控制了整個網絡,無論是經典通信、量子通信,都無法繼續進行。但如果沒有控制整個網絡,量子的測不准等原理,可以讓傳輸做到無條件安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