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讓文化自信之光照亮復興之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7 11:43:57


 
  文化自信是民族的獨特標識,重視文化自信有歷史意義與現實針對性

  人們對文化自信的認識與闡釋,不僅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與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的提煉相伴隨,而且還具體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弘揚和踐行來展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12個詞24個字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不僅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而且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夢想和每個中華兒女的美好願景,正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層面落細、落小、落實,激發起全社會的自信、自覺、自立,鮮活而具體地詮釋著“文化自信”的巨大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之所以如此強調和重視“文化自信”,是有其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的。一段時期以來,“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的思想在一些人中頗有市場:影視作品從製作之初就瞄准國外某獎項,學術論文甫一落筆就衝著國際某雜誌而去,評價人才動輒以國外學歷或國外經歷為標準,甚至連中小學生的夏令營都以能去國外為榮,而對於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則熱衷於“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這雖非主流,卻很值得我們深刻反思和高度警惕。

  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從歷史上看,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沒有文化自信,也就丟失了民族的根和魂。在綿延不斷的5000多年歷史中,中華文化歷經百家爭鳴、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以及清末民初的東西方文化碰撞,形成了獨特的義理與結構,創造了無數哲學、倫理學的偉大成果,也經歷過無數困境和衝擊。中華民族在歷史上一次次陷入危機而又能一次次“貞下起元”最終渡過難關,靠的就是中華文化所塑造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就是民族文化的強大凝聚力和中華兒女堅定的文化自信。這一點,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也丟不起。

  從現實來看,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光輝歷程,我國已經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正在成為影響世界經濟政治版圖變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這一切都將不可想象。同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下,在“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面前,我們只有堅定對於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堅定對於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才能以自己的羅盤定自己的航向、以自己的節奏走自己的道路,邁向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