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媒:中國經濟轉型須汲取日韓教訓 給市場更大自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05 12:12:39


  中評社北京10月5日電/美媒稱,在尋求把經濟增長的指揮棒從投資轉移到消費方面,北京正在取得進展。但要想真正改變經濟模式,中國必須汲取兩個亞洲鄰國的教訓,給予市場力量更大的自由。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3日報道,與美國人相比,日韓消費者的實際所得在其本國經濟所產生的總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這一差異主要是因為家庭來自金融資產以及房地產等有形資產的收入不足,從而阻礙了日韓兩國轉變為消費主導的經濟體。而現在,中國也在這條船上。中國必須提升家庭資產收益。

  與日韓兩國的另一個相似之處是,中國家庭存在銀行中的資產所占比重高得驚人。因此如果提高利率,會大大提升消費者的收入。
  
  但不是說提高利率會對經濟增長不利嗎?不一定。

  提高利率使收入從借款者手中轉移到儲蓄者手中。其對經濟產出的影響取決於所釋放的哪種力量更大:對借款者收支的打擊大,還是對儲蓄者收支的促進大。

  中國經濟受到過度投資的損害。企業需要削減而非增加資本開支。同時,政府本身直接從公眾手中借款甚少。因此,提高利率對家庭開支的促進作用很可能會超過企業和政府開支所遭受的打擊。

  不幸的是,日本採取提高利率的補救措施為時已晚。雖然企業擁有大量現金,但公債呈天文數字,其期限也比十年前要短得多。
韓國在本世紀初家庭信貸泡沫破裂後的經歷對中國來說是重要的警示。亞洲金融危機過後,依靠韓元貶值和家庭借款激增,韓國經濟有了起色。政府在真正增加消費者收入方面無所作為,家庭開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負債的刺激。

  經濟不景氣必然隨之而來。然而,韓國當局在應對措施方面犯了關鍵性錯誤,沒有提高利率以遏制過度借貸,而是訴諸行政管制措施。假如當時他們讓市場力量發揮作用,更高的利率本來會使家庭收入增加並幫助抵消經濟矯正措施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