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高校教師考評應“鬆綁”而非“捆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1 10:41:48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當前很多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已經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步,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出台了“人才體制改革30條”,各相關人才管理部門也都紛紛在此框架下制定改革方案,教育部出台的《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文中簡稱《意見》),可謂在此背景下關涉人才隊伍的重要代表之一。近年來,高校教師考核評價“重科研輕教學”、科研成果“重數量輕質量”這兩大現象積弊已深,亟須直面和解決。本文作者認為,教育部此番出台的《意見》向這兩大難題開刀,強調“師德為先、教學為要、科研為基、發展為本”,體現出直面難題和回應民意的誠意,但高校在《意見》的具體執行中,還需關切到改革是為高校教師“鬆綁”而非“捆綁”,值得思考。

  “指揮棒”思路介入加強教學值得商榷

  《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有許多亮點,但最大之亮點在於其中兩處——希望扭轉科研評價重量不重質的導向,希望扭轉對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重視不夠的現象。

  從改革思路來看,亮點一思路比較明確,這一方面體現在時機契合上:近年來我國高校科研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平台期,政府層面和學術界都對以往的重量不重質現象有了較好的反思和共識。另一方面體現在和更高位的評價導向相契合:無論是如今的學科評估還是“兩個一流”建設的評價導向,都更為強調重大或標誌性成果,因此,《意見》提出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鼓勵潛心研究、長期積累,遏制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以及擬針對不同學科領域和研究類型,建立分類評價標準和合理的科研評價周期,與更高位的學校評價和學科評價的導向和要求都是相對一致的,因此獲得較好改革進展的可能性較大,科研評價重量不重質的導向可望得到扭轉。

  改革亮點二的改革出發點乃是認為這些年對高校教師評價的“指揮棒”出了問題,造成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確實,如今多數高校教師在科研指揮棒下基本全力投入在科研中,作為高校的最基本職能——教學往往被拋諸腦後了。長此以往,高校和科研機構將沒有什麼區別,甚至異化為專事科研生產的公司。因此,《意見》改革思路大致出於以下邏輯:相對科研“指揮棒”的強功效,教學的“指揮棒”太弱了,因此亟須加強教學“指揮棒”的力度。從該邏輯出發,此次改革特別強調加強教學“指揮棒”的作用——考核評價政策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指揮棒”,通過加強對教學工作的激勵和約束,提高教師教學業績在校內績效分配、職稱評聘、崗位晉級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調動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一直以來,“指揮棒”思路在國內頗有市場,在國內的管理思維中,要讓某種工作得到加強,要麼是爭取領導重視,要麼是依靠“抓手”。對於高校教師來說,職稱就是一個利益攸關的重要“抓手”。在中國式職稱評定的發展軌跡中,這種“抓手”現象到處可見:從最早的職稱外語考試、職稱計算機考試到近年來讓高校教師不斷吐槽並深受其擾的繼續教育學分要求……都是找上了職稱這個“抓手”。於是一種屢試不爽的“捆綁”模式便應運而生:只要掐住高校教師要評職稱這個命門,把要推動的工作或項目和職稱評定掛上鈎,即使被評者滿腹怨言,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不得不乖乖就範;而且即使很多工作或項目隨著時代發展已不合時宜,但一旦成功“捆綁”便依舊穩坐如山。

  現在,很多人認為教學得不到重視乃出於在職稱評定中基本沒有什麼“硬要求”,因此要使教學得到重視,必須使教學在職稱評定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試圖通過調節“指揮棒”來改變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看似對症下藥,卻有比較多的可商榷之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