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學者評論台灣史 交鋒冒火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7 15:49:46


陳翠蓮、黃美娥(左起)。(中評社 戴祺修攝)
  中評社台北10月17日電(記者 戴祺修)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17日舉辦台灣文化協會創立95周年暨蔣渭水先生逝世85周年紀念研討會,會中邀請兩岸學者針對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台灣現代化文明輸入的來源進行討論,從兩岸關係政治意涵討論到文學發展,過程言詞交鋒犀利,頻頻冒出火花。

  日據時代台灣知識份子林獻堂、蔣渭水等人,為凝聚公民力量爭取自由、民主、平等與文化發展等,於1921年成立台灣文化協會。2016年適逢協會成立95周年與蔣渭水逝世85周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史蹟導覽、紀念音樂會與研討會等系列活動,研討會議題包括議會請願活動的民主意義、海峽西岸輸入現代文明等議題。

  研討會中共邀請12位學者與會,從大陸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王鍵、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雙一分別從議會運動對台灣的影響與海峽西岸與台灣文學角度切入。其中王鍵論文提到蔡英文承襲陳水扁的去中國化與兩岸文化分離政策,並指出台灣“教育部”廢除課綱微調是文化去中國化的表率。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陳翠蓮在評論時直指王鍵文章多有政治宣傳,對台灣內政的評論套用中國大陸的用語就是說三道四,引起現場不少笑聲。

  對於朱雙一提到,在台灣現代化與文學發展上受到中、日影響的分析,台灣大學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黃美娥則說,除了重視台灣現代化與文學的影響,更應該要重視台灣人內心的感受與啟發後的變化,現場學者都以學術出發,但在評論與立場上仍有針鋒相對的感覺,隱隱冒出許多火花。

  研討會第一個主題討論林獻堂推動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之社會影響與現實主義,王鍵表示,林獻堂領導的議會運動讓台灣民眾法治觀念與民主主義都有重要啟蒙作用,也讓日本內地延長主義失效,阻止日本同化台灣民眾的舉動。林獻堂雖然身在日據台灣,但心中懷有祖國情懷,他曾組織華南考察團並在上海華僑團體晚宴中說,我們來到上海就是回到祖國並堅信台灣有一天會回到祖國懷抱。

  王鍵說,當下兩岸關係不容樂觀,目前台灣政黨再次輪替,蔡英文上任後延續陳水扁兩岸文化分離意識,我們期待台灣領導人應該拋棄一黨私利,學習林獻堂、蔣渭水維護台灣民眾利益的精神。

  陳翠蓮評論王建的文章表示,文章中看到許多政治宣傳,好像回到四十年前戒嚴時期,雖然口頭報告已經比文章內容和緩很多,但還是對許多台灣內政或是蔡英文施政的作為作出評論,對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理解若只是從中國文化觀點的單一角度來看,恐怕還是會失之偏頗。

  朱雙一針對海峽西岸輸入現代文明的議題表示,目前不少人認為台灣的現代化是日本人的功勞,但事實上海峽西岸對台灣文明與現代化仍是要素之一,當時中國內有軍閥割據,外有列強的問題,但仍有辛亥革命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等,讓台灣作家嚮往的文明建設。

  朱雙一說,當時台灣所受到的是殖民地現代化思想,而從海峽西岸輸入的則是傳統文化、習慣與社會型態,海峽西岸祖國對台灣也沒有功利目的,因此廈門就成為從海峽西岸輸入現代文明到台灣的重要、便捷連接點。

  黃美娥評論表示,論文中能夠把台灣新舊文學的作品蒐集分析完整,是十分令人敬賞的作品,文章中運用海峽西岸的辭彙是從海西文化經濟區域而來,代表血緣與文化來源,用詞與一般大家常用的海峽兩岸不同,值得討論,同時兩岸的交流並不只是單從中國大陸輸入文化,也有些項目是從台灣發展出的本土文化作品傳入中國大陸,台灣的文學受到中日的想無庸置疑,未來應該更多討論台灣人在影響後心靈所受的啟發與變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