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京津冀本月屢遭“霾”伏 重污染謎團是否有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5 13:23:41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華北地區10月特有的秋高氣爽屢屢讓位給灰霾污染。10月24日傍晚,在暮色掩護下,新一輪霾又悄然而至。此前,京津冀已經3次被重污染天氣侵擾,最近的這一次,重霾影響的範圍多達26萬平方公里。

  與重污染天氣相伴而來的還有公眾心中的諸多疑問:為何連續多年,金秋十月都躲不過霾的重創?為何大氣治理的戰役已經打響多年,一到冬季人們還是離不開口罩和空氣淨化器?到底採取的措施有沒有效果?為何有時候好天氣和重污染的轉化就在一夜之間?到底什麼是重污染的罪魁禍首?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追問重污染之源。

  本應秋高氣爽的10月為何屢遭“霾”伏

  儘管供暖季還未到來,但10月2日、10月11日,以及10月17日,華北地區就已經遭受了3輪重污染天氣的侵襲,是哪些因素讓藍天白雲只能在朋友圈長留?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認為,近年來,華北地區頻繁在秋冬季節遭遇重污染天氣,既有客觀上不利氣候條件的影響,也與較高的污染排放有關。

  柴發合解釋,九月十月是華北地區秋冬季節的交替時刻,北方的冷空氣南下與南方的暖濕氣團北上相遇,容易形成靜穩、高濕、逆溫層較低的氣象條件,非常不利於污染物擴散。如果這樣的氣象條件維持兩三天以上,就會導致重污染天氣出現。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說,已經有研究發現,大部分重污染天氣出現的時候,空氣中的濕度都超過80%。

  中科院大氣所研究員王自發認為,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秋冬季,我國北方預計會出現南風多、逆溫時間長、靜穩天氣多等特點,這些氣候特征都非常不利於空氣擴散,容易造成污染積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