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時報:同性婚姻合法化操之過急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3 14:41:33


 
  反對同性婚姻入法人士在發起動員時,散發一份簡訊,透露了他們內心的真正恐懼,不在於同性戀者能不能結婚,而在於這種婚姻關係合法化之後,造成傳統“家庭”、“婚姻”等定義的改變。例如簡訊中提到若立法通過,身分證上的父、母欄位,將改為“雙親一”、“雙親二”;夫妻改為配偶,稱為配偶一、配偶二;老師在考卷上出題時,若提到一夫一妻,就可能被罰款,學生作文寫媽媽、爸爸都不行了,甚至國民教育都要學習同性戀的相愛方式等。講實在話,後果是否真的如此其實還說不準,有些觀點可能只是片面推測,但確實有許多人是看到這樣的論述就被打動了。 

  換言之,在許多人看來,尊重同性戀人權是一回事,但要瞬間顛覆家庭與婚姻的論述,則是另一回事。若是連“父母”、“夫妻”一詞的使用都成了政治不正確,甚至要從法律文書中消失,對許多人而言,這一步跑得太快了,恐怕有許多人不能接受,這說明台灣社會對這個議題的對話與溝通,恐怕還是嚴重不足,立法的步伐確實不需要那麼急促。 

  目前最不需要的,就是持續地相互攻伐與彼此貼標籤。推動同性婚姻合法人士若是因為這次立法受挫,就迫不及待地將那些反對立法的人士全打成“反動”、“保守”,極力將他們負面標籤化,對問題的解決恐怕毫無幫助,還是藉由對話與溝通,讓台灣社會慢慢消化這個議題吧! 

  對民進黨政府,尤其民進黨“立委”而言,更要記取教訓,畢竟執政黨身分不同於在野黨,任何提案與言論都動見觀瞻,包括尤美女委員同性婚姻入法的提案;劉世芳“立委”以扯鈴是中國文化為理由,要求刪除政府補助預算,這些表現在野時屬於表態性質,社會也許願意寬容,一旦成為執政黨就必須慎重。台灣已經是個撕裂的社會,民進黨政府不該用這類議題再度撕裂社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