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不差錢的中國動畫電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6 14:53:40


 
  “不會講故事”成國產動畫硬傷

  《大魚海棠》等作品儘管票房不俗、製作精美,但也招來情節薄弱、僅有中國元素符號堆砌等批評,“不會講故事”是觀眾的普遍感受。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動畫藝術的“中國學派”曾為人所樂道。美影廠的黃金時期,《小蝌蚪找媽媽》 是水墨動畫,《大鬧天宮》《天書奇譚》是二維手繪動畫,《阿凡提》 是木偶動畫,《葫蘆兄弟》則是剪紙動畫。“中國學派”以鮮明的民族風格著稱,不僅內容上取材自中國古代的神話、民間故事、寓言、古典小說等,美術設計的創作靈感也直接來源於民間剪紙、皮影、水墨畫等本土的傳統藝術形式。

  “之所以叫美術電影制片廠,是因為除了二維動畫外,還出現了水墨動畫、剪紙動畫等各種以美術為基礎的片子。”錢建平還記得,美影廠第一任廠長特偉倡導的“動畫要走中國民族文化的道路”。以《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形象為例,萬籟鳴曾要求孫悟空兼具猴、神、人三者的特點。為塑造合適的孫悟空形象,劇組借鑒了許多京劇元素,不僅請來有“南猴王”之稱的上海京劇團名角為大家講戲,劇組的每個人還必須學會“翻雲手”“舞花棍”等京劇表演招式。苦心鑽研出的水墨動畫拍攝技法至今仍是美影廠的獨家“秘方”。

  喜的是“中國學派”在動畫史上的濃墨重彩,憂的是藝術傳承的後繼無力。不同於日漫、美漫有完整的發展體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日本二次元動畫和美國三維動畫的強烈衝擊下,不論是觀眾審美習慣的培養,還是動漫創作技術的使用,都以這兩者為主流,中國動畫藝術逐漸沒了傳承。

  近兩年在院線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雖然在數量、主題、乃至表達形式上都有了顯著進步,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國產動畫電影或師法日漫、或師法美漫,或中外混搭,但最終的口碑、成效都難有爆款。如《昆塔》《青蛙王國》等效仿美國類型片,創作老少鹹宜的全年齡動漫,但在國內總體反響平平;《魁拔》則效仿日漫,但原定的五部曲計劃因票房不理想而終止。《大魚海棠》等作品走在探索“國漫”的道路上,儘管票房不俗、製作精美,但也招來故事情節薄弱、人物形象扁平化、僅有中國元素的符號堆砌等批評,“不會講故事”是廣大觀眾對國產影片的普遍感受。

  此外,中國動畫電影另一個被詬病的是“低幼化”。《喜羊羊與灰太狼》以及《熊出沒》系列向來是動畫電影中的大IP(知識產權),而從今年上映的《泰迪熊之玩具大戰》《糖果世界大冒險》等動畫電影的片名就可以看出,以低幼觀眾為主要目標受眾的動畫電影格局仍未改變。在“電影產業與中國故事創新”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聶偉看來,定位“低幼”市場這一做法本身並無對錯,中國的動畫電影也不一定每部都要面向全年齡段,但目前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分眾化現象已經很明顯,動畫分眾市場的定位意識也需更加清晰,也就是說,動畫電影不可只有“低幼”,動畫電影市場正呼喚更多分眾作品。

  近些年來,中國動畫電影數量迅速飈升,每年約有30部至50部動畫電影上映,但除《大魚海棠》外,其餘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極少過億元,口碑、討論度、知名度平平,票房千萬級以下的居多。

  錢建平說,中國動畫電影的體量已經居世界前列,但市場發展的速度遠遠快於動畫片質量的提升,“中國對於本土動畫訴求很大,中國動畫市場起來後,動畫人還沒有準備好。”與上世紀美影廠面臨的挑戰不同,當下中國的動畫環境已不缺資金、不缺市場,剩下的就是怎麼“講好中國故事”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