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古人春節也面臨回家難 古代“春運”什麼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01 12:55:20


 
  秦代“高鐵”:硬木軌路

  “回家難”的背後實是“行路難”。因此,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不忘修路。

  在殷商時代,中國古人便十分重視道路交通的建設,在安陽殷墟考古中就發現了大量車馬坑。到了秦代,中國的陸路交通水平突飛猛進,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修建了四通八達的全國性公路網,這給“春運”提供了便捷。

  據《漢書·賈山傳》記載,“(秦)為馳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鬆。”馳道是秦國的國道,從記載來看,馳道並不輸於現代高速公路。折算一下,馳道寬達69米。不只路寬,路旁邊還栽植鬆樹,注意綠化降噪,這在當時算是世界第一。

  有人認為馳道是皇帝專用,這其實是一種誤解。馳道是“天子道”不錯,但“道若今之中道”,也就是說馳道是多功能的,中央部分(3丈寬)才是速度較快的皇帝專車用道,別的車和人只能走一邊,這與現代全封閉高速公路分出快、慢車道如出一轍。

  除了馳道,秦時還有直道、軌路等。這裡所說的軌路,便是當時的“高鐵“。當然,那時的軌道非鐵軌,而是用硬木做的,下墊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與現代鐵路基本沒有什麼區別。馬車行駛在上面,速度非常快。

  秦代有“高鐵”這一驚人結論是有現代考古依據的,該遺址位於今河南南陽境內。軌路的存在讓《史記》中所謂“車同軌”有了新的解釋。

  需要說明的是,秦代修建公路網並非出於民用需要,而是出於軍事考慮,但它對民間風俗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

  古代“大巴”:畜力車

  影響春運效率的,除了路況外,還有運輸工具。中國不只是最早修築高速公路和使用軌道交通的國家,還發明了各種運輸工具。國外學者認為,車為蘇美爾人在公元前35世紀時首創。其實中國對車的使用也很早,史料記載,在4000多年前的黃帝時代就有車了。

  在古代,驅車動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國最早的人力車是輦,輦就是轎子的前身,之後又有痴車、獨輪車、雞公車、黃包車、三輪車。而長途運輸特別是物流則主要靠畜力車,它就是中國古代的“大巴”。有馬車、驢車、騾車、牛車等,其中馬車是古代春運最主要的工具,和現代長途大巴一樣重要,至今在北方個別地方仍能看到馬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