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時報:美景在天邊 物價上漲痛苦在身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03 09:32:45


 
  能源政策則堪稱蔡政府“新政”中風險最高、最荒謬、對台灣長期發展傷害可能最大的政策。民進黨要全面廢核,把綠能比例提高到20%以上;但對電力稍有知識者都知道,綠能不穩定的特性無法取代穩定、可24小時發電作為基載的核電與火電,結果是台電仍要繼續增加火電機組,如此台灣絕無可能達到減碳目標。而綠能成本遠高於核電與火電,亦非短期可完成。維持電價平穩、供電穩定,又要達成減碳目標,是彼此衝突、完全不可能同時達到。 

  蔡政府自詡的能源美景尚未來到來,台灣就會發生缺電危機,去年夏天以來,多次電力備轉容量降到限電界線。缺電風險影響投資意願,而一旦全面廢核後發現綠能難擔重任,一切悔之已晚,電力建設耗時至少10年,要再建核電廠更毫無可能。蔡政府的能源政策很可能置台灣未來10年的經濟與產業於險地。 

  從經濟循環的角度看,民進黨何其幸運;台灣經濟在前年衰退,去年第2季則恢復正成長,新執政團隊上台,正好碰上景氣復甦。但這波景氣回升明顯不是政府做了什麼有益經濟的事,而是景氣循環與國際經濟變好之故。反倒是民進黨執政之後,不論是處理勞資議題、環保問題、地方自行其事、甚至兩岸經貿,都讓企業界難以安心,導致投資意願降低。 

  民進黨政府的財經政策幾乎都是“美麗的遠景”,許以數年後的台灣新面貌,未來能否實現尚未可知,現實則是今年經濟與產業發展就會碰上許多問題與風險;今年1.87%經濟成長率只稍高於去年的1.35%,復甦力道微弱,並無可喜之處。但因政策導致的勞動成本增加、能源價格上漲造成交通與運輸成本提高,及房屋稅提高導致居住成本上揚,民生物價蠢蠢欲動,今年恐怕再難維持低通膨,加上美國升息對台灣低利率可能造成壓力,對民眾而言,恐怕是“痛苦指數”上升的一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