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17年兩會前瞻:各界關注的經濟熱詞速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1 10:41:13


 
  脫貧攻堅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了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都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

  今後幾年,我國脫貧攻堅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要把深度貧困地區作為區域攻堅重點,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要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要防止形式主義,扶真貧、真扶貧,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要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開展督查巡查,對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要嚴肅問責。

  “一帶一路”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猶如海陸雙翼,助力中國發展,帶動沿線國家共同繁榮。“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一帶一路”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措施,這一倡議來自中國,其成果正在惠及世界。

  如今,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一幅歐亞大陸友好合作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潤物細無聲。這不僅喚醒了世界對古絲綢之路輝煌歷史的記憶和共鳴,更把中國發展與沿線地區發展聯繫起來。此外,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機構和組織的有關決議或文件都納入或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容;亞投行、絲路基金的設立為“一帶一路”金融合作提供了堅實支撐;中歐班列馳騁在廣袤的亞歐大陸,成為“一帶一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振興實體經濟

  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質量標準,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引導企業形成自己獨有的比較優勢,發揚“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強產品競爭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也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要建設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加強引進外資工作,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視優化產業組織,提高大企業素質,在市場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使中小微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公平競爭。

  創新驅動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創新驅動戰略的鼓舞下,過去一年來,我國高新技術攻關捷報頻傳,研發投入繼續攀升,圍繞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形成的一批“高、精、尖”重大科技成果,正加速湧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面提升創新源頭供給能力。這些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又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明顯朝著智能化、服務業化、高端化的方向升級換擋,一個個新的產業增長點不斷湧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此後,“供給側”成為高頻詞。

  供給側不僅包含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等要素,更與制度關係密切。這意味著,從供給側推進改革,不僅要解決好生產要素投入問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要解決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中國製造202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