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移民火星, 咱們有生之年看不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2 12:11:05


 

  隨後的2016年,不甘寂寞的埃隆·馬斯克國際宇航大會(IAC)上做了題目為“把人類變成星際公民”的演講,首次全面詳細地介紹了SpaceX飛往火星的火箭計劃。

  火星之旅,如何去是個問題 

  阿聯酋土豪有的是錢,NASA則有各種高大上航天技術加持,SpaceX又是商業航天的佼佼者,有這些大戶們在,移民火星這事兒聽起來很美是不是?但是,重點來了,目前為止,人類連登陸火星這件事都還沒完成呢。

  “移民火星這件事情不靠譜。”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衛星平台總師陳昌亞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首先是移民怎麼去的問題。“火星和地球之間每兩年有一個發射窗口,去往火星單程需要300天左右,運送航天員去可能沒問題,但移民至少是一個小組,還要帶大量生活設施,即便使用核動力或將來更先進的動力,這個時間也會很長,所以,缺乏運輸移民小組和生活設施的支撐能力。”陳昌亞說。

  而且,送幾個宇航員和大規模運送人群也是不同的概念,即使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成功登陸火星,但那並不意味著具備了火星移民條件。

  在馬斯克的計劃中,高超過300英尺(約合91.4米)的火箭可重複利用,最終將把名為“星際交通系統”(ITS)的飛船送往太空。而飛船每次可以運送100名乘客和貨物。不過馬斯克也指出,目前的關鍵問題是降低火星飛行成本,從而吸引潛在的志願者。“如果票價達到每人100億美元,那麼你無法發展出能自我支撐的文明。我們的目標是將成本降低至美國普通住房的房價,即約20萬美元。”馬斯克說。

  陳昌亞認為,另一個問題是去往火星途中人類的身心健康得不到足夠保障。“雖然俄羅斯、歐空局做過一些模擬火星的實驗,但那畢竟是在地球上做的模擬試驗,與實際情況(如失重、活動空間、心理等等)都有很大差別。”

  確實,此前,英國《焦點》雜誌也以封面文章《前往火星的單程之旅》訪談各路專家,認為“火星一號”不是妄想,但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比如,生活在火星的宇航員所體驗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大約三分之一。而失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骨骼和肌肉會迅速損耗。根據對國際空間站中14個宇航員的研究表明,在太空中停留4至6個月,骨質流失表現最明顯的髖部流失速率為1.5%/月。因此,在歷經7個月的飛行到達火星後,骨質流失在最壞的情況下將損失10.5%。這些問題,目前都還沒有解決方法。

  住在火星,人類能活下來嗎 

  假使人類找到合適的交通工具來到火星,咱們能在那兒活下去嗎?陳昌亞認為“夠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