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國華人“最終選擇”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05 11:58:37


 
  甄彼得打算在柏山墓園開發的梯形墓區購置墓地,將父母的骨灰安葬於此。(美國《星島日報》)

  然而時至今日,每當66歲的甄彼得看見壁橱上的骨灰盒時心中總泛起些許不安,這種不安隨著他年歲漸長愈發明顯,“我年紀不小了,早晚要去的,這(他們放在這裡)是個問題,要解決。”甄彼得說。

  最近,甄彼得心中的石頭終於稍稍落了地——1個月前,他有機會參觀柏山墓園(Cypress Hills Cemetery)。這個建於1848年的墓園跨越布魯克林和皇后區兩地,是紐約市第一個非教派公墓。1970年代,包括中華公所等十個華人社團就在此購置了墓地,2014年英勇殉職的華裔警官劉文健也埋葬於此。

  甄彼得實地考察了一番後,覺得這裡是安葬父母骨灰以及未來自己與妻子安息的理想之地,“一個位置最多可以放四個人的骨灰,我覺得正合適。”甄彼得說,從家坐地鐵到墓園僅40分鐘左右的路程,“我和太太以後在重陽節、清明節有空的時候都能來看看他們。”

  “我希望父母能夠安葬在這裡,以後掃墓也方便。”甄彼得說,“其實我父親也有一個心願,他年輕時很想移民美國,申請了兩次都沒成功,我這樣也算幫他圓了心願。”

  甄彼得的選擇反映了許多美國華人面臨的現實情況,隨著年齡漸長,返回中國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讓他們越來越覺得吃力,而自己的後代也逐漸在美國生根,“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可能成為中國國內已逝親人墳冢無人祭拜的境遇。

  死者移民

  在中國文化中,春天的清明節與秋天的重陽節是中國人祭祖的重要節日,人們在節日前後進行掃墓等活動,為的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以及行孝。這樣的傳統節日成為華人認祖歸宗的紐帶,也讓親友有機會一起遠足踏青,共敘情誼。

  然而對於海外華人來說,每逢清明回中國掃墓成為難以實現的願景。紐約聯成公所顧問趙文笙表示,近年來,他看到越來越多人選擇將中國國內的親人的骨灰帶到美國安葬,形成了一股“死者移民潮”。不光是來自中國的華僑這樣做,來自其他地區的移民美國的華人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去年秋天,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華僑陳麗(化名)來到聯成公所咨詢遷移骨灰的事宜。她的丈夫2015年在上海因突發心臟病離世,隨後在中國火化安葬。已經在美國生活多年的陳麗思前想後,決定將丈夫的骨灰接到美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