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學者聚文廈論壇 探討當前兩岸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06 00:21:45


論壇現場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台灣研究》主編劉佳雁分析了“台灣主體意識”教育對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國家認同”和政治認同的影響。劉佳雁認為,“台灣主體意識”教育作為台灣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上層統治者有目的、有組織、有步驟建構起來的,將影響一代又一代台灣青少年的國家認同。面對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採取的種種柔性、隱性的“去中國化”與“台獨”政策,更加有針對性、更有效地做台灣青少年的工作,遏制台灣主體意識在島內青少年群體中的擴散,扭轉台灣青少年惡變得國家認同與身份認同,對大陸而言刻不容緩。大陸要關注台灣青少年成長,瞭解台灣青少年需求,尊重台灣青少年的意願,為台灣青少年發展創設條件;要創新兩岸青少年交流的方式方法,拓展兩岸青少年交流的管道,為兩岸青少年深度有效交流營造信任、友善、包容的環境。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孫雲教授從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角度談及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性,他表示,增進兩岸命運共同體認知,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進兩岸人民心靈契合的必然途徑。馬英九執政期間,兩岸在多個領域達成協議或共識,實現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互訪並建立溝通熱線,更實現歷史性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從制度和機制層面有力提升了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但應看到,由於歷史和現實等原因,特別是蔡英文當局上台後,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各方面交流受到影響,增強台灣民眾的兩岸命運共同體認知仍任重道遠。針對如何彌補這些不足、有力提升兩岸命運共同體認知,從制度上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推動:堅持“九二共識”不動搖,擴大台灣民眾對“一中”原則的理解和接受;完善經貿融合及惠民機制,厚植兩岸共同利益;建設共同的象徵符號體系,增進“兩岸一家親”認同;在條件成熟時推進司法、行政等“深水區”合作,提升台灣民眾政治歸屬感。

  “文廈論壇”是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暨國家發展和大陸研究所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共同打造的學術交流平台,每年雙方互派學者就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研討,前三屆“文廈論壇”都在中國文化大學舉行。本屆“文廈論壇”首次移師廈門大學,由文化大學社科院趙建民院長帶領龐建國教授、余小雲教授、歐陽新宜教授、張家春教授、邵建民教授、楊中立教授等及多位博士生參加。在為期一天的交流中,兩岸學者不僅就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研討,還就今後如何進一步加強交流達成若干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