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觀察:用全球史觀構建全球國際關係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14 09:33:45


 
  全球史觀的生成有助於全球政治學的構建

  全球史觀的生成對於國際政治學研究是有重大學理價值的。這一點體現在對後者的理念、視角、研究對象、研究議程等多個方面。

  以往的國際政治學,其關注的對象主要是主權國家,或者說國家是國際關係最主要的行為體;其他類型的國際行為體,比如國際組織、政黨等即使受到關注,也是處於相對次要的位置。不僅如此,在國際行為體中,以往的國際政治學也只限於關注大國或者中等強國,數量眾多的小國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實際上被遮蔽了。直到最近幾年,小國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才受到部分學者的關注,但相關研究成果仍未得到學術界足夠重視。與這種國際政治學相對應的,就是國際關係史以及更為具體的國際關係思想史,也是或明或暗地以大國特別是以西方大國為中心,以至於一些嚴謹的國際政治學者在相關著述中不得不對自己可能持有的偏見加以說明。

  全球史觀的形成,對上述片面性的糾正提供了可能,並因此催生了“全球政治學”(Global Politics)的理念和構建全球政治的行動。這種全球政治學不是以往國際政治學的改良版,而是革命版。它將政治學、比較政治和國際政治整合在一個框架內,摒棄了以往功能主義的、區隔國內和國際的做法;它所研究的對象不再局限於國家行為體,而是包括各種超國家行為體和次國家行為體,由此導致對國際行為體之間的關係的觀察更為立體;它所展現的思維不再糾纏於傳統的整體主義和個體主義,而是嶄新的複雜系統思維;它在價值取向上不再是保守主義或者循環論,而是發展主義或者進化論的。正是基於上述情況,全球政治學比以往的國際政治學在研究議程上更為豐富,其所形成的判斷也可能更有解釋力。

  實際上,學術界已經在構建全球政治學方面做出了努力,並形成了有效的知識生產。2005年,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學者巴里·布贊(Barry Buzan)和阿米塔夫·阿查亞(Amitav Acharya)聯合發起主題為“為什麼沒有非西方國際關係理論”(Why is there no none-western theory)的研究項目,其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引起關注。中國學者秦亞青參與了這一項目,並貢獻了自己的學術智慧。2014年3月,身為印度裔的阿查亞擔任了國際研究協會(ISA)主席,這是一個在國際政治學術史上尚未被充分解讀的重大事件。因為之前擔任該協會主席的學者都是來自歐美國家。阿查亞在題為“全球國際關係學和世界中的區域”(Glob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的主題講話中,較為系統地提出,全球國際關係學研究的六個核心要素,包括全球國際關係學應當建立在一種多元化的普遍主義之上,以世界歷史為基礎,包含而非取代現有的國際關係理論與方法,融合地區、地區主義與區域研究,避免例外主義,承認能動性的多種來源和性質。在阿查亞看來,“全球國際關係學”這一理念,是對世界範圍內的國際關係學者對本學科現狀日益不滿所做出的回應。阿查亞提到的“全球國際關係學”,其實就是我們這裡所講的全球政治學。而全球政治學的構建與人類歷史發展的全球化趨勢對學術研究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