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評:《我是范雨素》何以打動人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02 00:30:36


 
  范雨素的走紅,讓我們再次感到了來自民間的蓬勃的文學力量。事實上,翻開中國文學史,《詩經》《古詩十九首》等湧動著“興觀群怨”的健康樸素的現實主義精神,漢樂府和南北朝民歌洋溢著“清新剛健”的民間氣息。及至中唐的“新樂府”運動,白居易等人重提“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樂府精神,也是針對長期統治文壇的“嘲風月,弄花草”的形式主義文風。現在,李娟、餘秀華、范雨素等相繼走紅,呼應了中國文學大眾化的渴求。這些來自民間的寫作者使文學接了地氣,更大程度地走向大眾、走向平民、走向個人生活。

  比討論“范雨素現象”的文學史意義更為重要的,是思考文學寫作對於一位普通勞動者的意義。在採訪中,范雨素表示並沒想過靠文字改變生活,她寫作只是為了想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過“有事做、有希望、能愛人”的生活。蘇格拉底有言,“不經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范雨素提示我們,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寫作,重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為平庸的日常賦予意義。正是這種意義,讓普通的人變得獨一無二,讓日常生活變得如此驚心動魄而又異彩紛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