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廉頗未老:前FBI局長受命調查“通俄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9 09:32:30


羅網絡資料圖:羅伯特·米勒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2001年9月4日,羅伯特·米勒出任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按照傳統,他的主要工作是打擊國內販毒制毒、高智商犯罪、暴力刑事案件。

  一周之後,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發生。

  一夜之間,米勒的核心任務變了。接下來的12年中,他大刀闊斧地改革,讓聯邦調查局轉型為一支身經百戰的反恐隊伍。

  2017年5月17日,米勒的人生軌跡又一次被歷史的進程改變。

  年過七旬的他被任命為特別檢察官,負責調查“通俄門”。而這一調查可能決定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政治命運。

  【臨危受命】

  米勒1944年出生於紐約,成長於費城郊區,參加過越南戰爭,獲得多枚軍功章,後步入司法界,平步青雲;在司法部主管刑事局時,督辦過起訴巴拿馬前政府首腦曼努埃爾·諾列加、紐約黑手黨“教父”約翰·戈蒂和洛克比空難調查等大案。

  帶著明星檢察官的光環,米勒2001年7月被時任總統喬治·W·布什提名為聯邦調查局局長。他2012年在一次採訪中說,自己一度以為這份活和聯邦檢察官沒多大區別。然而,“9·11”事件迫使聯邦調查局開始漫長的“戰略轉型”。

  米勒回憶道,“9·11”襲擊當天,得知一架飛機撞入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時,“我想:今天天氣真好,某個家夥一定偏離了航線,導致飛機撞樓”。

  沒過多久,布什向他下令:“這類事件不得重演。”

  “9·11”使反恐成為布什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使美國情報機構成為千夫所指。媒體披露,聯邦調查局在“9·11”前就接到關於恐怖組織正在策劃襲擊美國本土的線報,但這些情報被束之高閣。“失職”“無能”“解散”呼聲一時四起。

  面對巨大壓力,米勒2002年5月宣布對聯邦調查局進行重大改組,把工作重心從打擊刑事犯罪轉向預防恐怖襲擊。5000名刑事調查探員中的2000人轉崗到反恐領域,米勒還聘請了數以百計的情報分析師和“外語通”。

  米勒任職期間,聯邦調查局成為美國國家安全體系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按照美聯社的說法,2009年聖誕節航班“內褲炸彈”、2010年10月貨機“墨盒炸彈”兩起未遂炸機案被挫敗,都有米勒的功勞。

  然而,未能阻止2013年4月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襲擊,又讓聯邦調查局陷入爭議。連同2009年11月美軍胡德堡基地槍擊,本土恐怖主義讓米勒深感壓力。

  他說,“當你坐到遇難者家屬身邊,你能看到他們承受的痛苦,你會一直懷疑,是不是原本可以多做一些事”去阻止這些襲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