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本社會歧視外人緣何?單一民族“自我優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2 11:47:21


 
  為什麼韓國人最招“黑”?

  在遭受歧視的外國人群體中,韓國人是最大的受害者,“彬彬有禮”的日本人“黑”起韓國人一點也不“嘴軟”。

  5月初,一則視頻席捲日本和韓國網絡:一名韓國遊客到京都旅行,在一家有名的拉面店附近徘徊了一陣後,推開門用日語問“這是拉面店嗎?”裡面的一名日本人竟大喊“Fucking Korean”,其他客人也跟著起哄。

  這樣的“不友好”事件並非偶發。去年4月,日本大阪一家客運公司的售票員向一名韓國乘客售票時,在乘客姓氏欄寫上“チョン(chon)”字眼,該詞原意指的是渺小、微不足道,後來演變成對在日韓國人的歧視語,目前已經被一般大眾媒體視為禁用語。不久,又發生日本一家連鎖壽司店專門針對韓國人而搞的“多放芥末”惡作劇。

  日本人為何如此“嫌韓”?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如今韓國人聚集的東京“新大久保”地區,由於房租便宜吸引了很多亞洲留學生。到了1990年,赴日留學和工作的韓國人急劇增多,女性進入風俗店等地方做陪酒女,男性販賣盜版DVD,讓日本人對韓國人留下壞印象。2002年,日韓聯合舉辦足球世界杯,在日韓國年輕人穿著紅色T恤淹沒整條街道,慶祝韓國獲得第4名的亞洲紀錄。日本人突然意識到,自己周圍有這麼多韓國人。

  真正改變日本社會和在日韓國人的,是2012年8月韓國時任總統李明博不顧日本反對登上“獨島”(日本稱“竹島”)。“仇恨言論”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對在日韓國人發起一波又一波的轟炸。不僅如此,在新大久保的街道上,常常有“反韓”示威,參與者舉著“韓國人滾出日本”“韓國人是蟑螂”等標語。這種仇恨言論不論是在現實世界還是網絡世界,至今存在。

  韓國方面對日本社會的“嫌韓”情緒也有察覺。2015年年底,韓國外交部曾委托民間調查機構對中國、日本、美國等14個國家的5600名成年男女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嫌韓情緒”這一項中,受訪的日本人達到59.7%,是14國中最突出的。

  有韓國學者認為,日本人之所以近期逐漸將“嫌韓”情緒轉化為行動,與韓日兩國間一直糾纏不清的歷史問題有關,它導致兩國間互不信任、互相指責的人群逐漸增多。而日本經濟長期停滯,也使一些日本人把“嫌韓”情緒演變成犯罪事件。

  “韓國人遭遇的歧視有歷史根源。”社科院日本所學者盧昊對《環球時報》說,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近代化水平始終領先於朝鮮半島,且對朝鮮半島進行了殖民征服,這導致日本對朝鮮半島移民始終有居高臨下的心態,一些特定的歧視性稱謂也起源於此。

  盧昊說,二戰後大量朝鮮半島移民留在日本謀生,規模龐大的他們難以融入日本社會,因此被社會邊緣化。如今,在日本人的意識中,黑社會、風俗店、賭博、犯罪問題等依然和在日韓國/朝鮮人緊密聯繫在一起。“亞洲移民導致日本社會犯罪率上升”的說法,也和朝鮮半島移民及其後代有關。

  根深蒂固的“種族排序”

  拋開在日韓國人這個特殊群體不說,整體看,日本人對外國人的歧視與他們對外缺乏足夠的接觸和認識有關。不少日本人說起外國人,腦海中會出現“條件反射”的刻板印象:講話大聲,著裝扎眼,缺少對日本文化的尊重。

  日本媒體“責人不責己”的導向同樣負有責任。日本社會有一個明顯傾向,就是認為各種社會問題的增多都源自外國人進入日本。媒體的偏向性報道讓普通民眾對外國人印象變差,更對進入他們“領地”的外國人感到恐懼。

  “日本是島國,沒有移民傳統,不習慣接納不同文化,在外國人看來,日本確實有生活不便之處。”鬆野豐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但這並不是歧視外國人,可能是因為日本人的內向性導致在對待外國人方面顯得生硬笨拙,讓外國人感覺受到歧視。

  不過,去年9月,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大井真理子在一篇文章中援引日美混血記者莫利·羅伯森的話稱,日本社會存在一種從前幾輩人那裡流傳下來的根深蒂固的“種族排序”:白人最高級,黑人在最底層。而在各種混血兒當中,韓日混血兒受到的歧視最嚴重,他們大多是在日本殖民時期出生,說日本人是“韓/朝-日本混血”,也是常見的羞辱詞匯。

  從根源看,日本人的確有著“血統”方面的優越感。日本人有理由如此——曾一度崇拜的國家美國,現在正誇耀日本科學技術之先進;一度崇拜學習中國文化,現在數不盡的中國遊客被吸引而來。更有極端者認為,日本有此輝煌“逆襲”,根本原因是他們的血統更優秀。也正是這一次次的“逆襲”,給了一些日本人“民族優越感”。

  “日本對亞洲國家移民的排斥根植於單一民族背景(日本並未賦予阿伊努人及沖繩本土民族以實質性的民族地位)下的自我民族優越感,以及對社會一元化與同質性的高度重視。”盧昊說,在日本人的觀念中,屬於近代化“後進國家”的亞洲鄰國移民被認為在“文明程度”上低於日本人。

  從現實看,“仇恨言論”對於包括韓國人在內的外國人來說是一種人權和心理上的傷害,對於日本的形象也是傷害。為阻止這種“相互傷害”的局面繼續下去,日本政府去年出台《仇恨言論對策法》,明確規定仇恨言論的定義,並將仇恨言論多發的川崎市、京都府、大阪市等地劃為重點防範治理地區。

  話說回來,雖然一些外國人在日本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不公平,日本社會已經越來越離不開外國人。隨著日本“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日益突出,近年來,日本已經形成一種“依靠”外國勞動者支撐產業發展的現狀。

  如今的日本社會,外國人並不是一味地感到被“排斥”或“歧視”,他們也強烈地被“需要”。也許,當外國人越來越被日本社會需要時,前述排斥和拒絕現象就會逐漸減少。

  (來源: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