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一批華裔科學家回國,美國科學在衰退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27 07:37:55


 
  中國科技崛起是一個重要刺激?

  在“美國衰退論”中,中國科技的崛起似乎是一個重要刺激,那麼中國的科技現在究竟發展如何,有哪些動力和阻力呢?謝宇和他的同事們也借助現有的數據回答了這些問題,並寫成文章收錄在《美國科學在衰退嗎?》一書中。首先,中美兩國科技人員規模自1982年至2010年均在上升,但截至2010年,科技人員在中國勞動力總人口中的比例還是遠遠低於美國。從科學家的職業收入回報來看,2005年前後,中國科學家相較社會學家、醫生、律師和工程師四類職業的收入比,總體而言高於美國科學家相對這四類職業的收入比。這意味著,在中國成為科學家的收入回報要高於美國。從理工科學位的授予來看,中國授予的理工科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數量早已超過美國。如果將中美兩國的人口規模差異納入考慮,在2014年兩國理工科專業畢業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大致相當。此外,通過計算1991年至2010年中美兩國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研究者發現,中國對研發的投入比重逐年上升,而美國則趨勢平穩,儘管美國在絕對水平上仍比中國高很多(2010年美國2.8%,中國1.8%)。從科學與工程學領域論文的發表數指標來看,中國從1990年到2011年英文論文總數增長了19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論文發表大國。而從論文引用數和最高1%引用率的論文數來看,中國和美國的差距也在逐漸減小。儘管中國科技發展呈現出種種態勢良好的跡象,謝宇和同事們也在文中討論了近年來中國的科研腐敗和學術不端現象。

  謝宇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國的科技發展面臨著兩個問題:首先,中國科研系統的管理是自上而下,而下達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在科研資源分配上的效率往往有限。比如,對科學家的獎勵和資助通常是由官員做出的,而不是同行。這意味著,中國的科學事業更容易在需要物質和人力資本的領域做出成績,例如在已有的方向上拓展、延伸。但在完全未知的方向上做出開拓性的發現,中國可能是不擅長的。其次,中國非常關注經濟發展,偏重科學研究的應用價值,而對基礎研究的重視不夠。這些特征意味著美國和中國的科學界有互補之處,美國科學家可以負責實驗的設計部分,而由中國科學家在裝備精良、人員精幹的實驗室具體實施。這樣的方式既可最大化地發揮兩國的優勢資源,又可幫助中國接軌國際一流的科研範式。

  不過, 預測中國和美國長期的科學發展是非常困難的。正如施一公所說,“這些預測準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個國家的科技政策和導向,而後者是無法做長期準確預測的”,但對現狀的研究能為未來的政策導向提供啟示,也讓普羅大眾有機會了解科學的發展態勢。謝宇認為“科學的一個重要社會特征就在於產出的科學知識是公共物品,不會因為共享而減弱價值”,讓我們拭目以待全球化背景下新的科技格局。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喻文姗系北京大學社會研究中心學術助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