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觀察:宗教的中國化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1 00:31:31


 
  中國傳統文化因其完備的文化結構、深遠的歷史影響和未曾割斷過的文化過程,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滲透力。外來宗教傳入中國後,置身於中國文化傳統的汪洋大海之中,自身所固有的一切不可能一成不變。這不是外人所強加,也不是宗外來教自身刻意而為之,而是在長期的調適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外來宗教在中國吸收的信徒,也必然將中國人原有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帶入其宗教內部,並以自己的方式對外來宗教進行解讀。也就是說,信徒的中國化又進一步促進了宗教的中國化。

  從外來宗教向中國傳播的歷史來看,外來宗教必須要與中國社會相適應才有可能在中國扎根。首先,外來宗教必須服從於政權。中國歷史上並未出現過占絕對優勢的國教,相反,“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則是宗教在中國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其次,外來宗教要適應中國的主流思想文化。外來宗教的中國化需從教義教規入手,作出符合中國文化習慣的闡釋。在當前,“宗教堅持中國化的方向”就是要求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具體來說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動適應的過程。再次,外來宗教要適應中國的民間信仰和民間習俗。外來宗教傳入中國後,為了落地生根,就必須吸收普通民眾所認可和遵循的民間信仰和民間習俗。這一過程也是外來宗教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宗教本土化、中國化是遵循宗教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

  宗教要與所在的社會現實相適應,這是一條基本規律。同一種宗教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的信眾中呈現出“地域性”與“民族性”,正是宗教的這種適應性的反映。這種“地域性”與“民族性”在世界性宗教中體現得更為明顯。比如,基督宗教歷經幾次變革後分為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基督宗教的分裂過程正是其自身適應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期發展的過程。又如,佛教傳播到不同地區後都深深打上了不同地區文化的烙印,發展為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等不同的形態。

  從宗教自身傳播發展的角度而言,本土化、中國化是符合宗教發展的客觀規律。不經歷中國化的歷程,它們就不可能在中國這片土壤上生根發芽並傳承至今。同時還要看到,宗教中國化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因為社會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中國社會本身在不斷發展、變化與進步中,宗教也要與發展變化的社會現實相適應。所以,今天的中國,不僅是外來的宗教,而且即使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也同樣面臨其自身當代中國化的任務。

  (來源:中國民族報;作者彭無情;單位:新疆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