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本寺院“接地氣” 滿足個人精神需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2 09:37:23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筆者在東京的居所附近有一家不大的禪宗寺院,叫慶安寺。寺門口櫻花盛開時似白雲,落花時似飛雪。沒有櫻花的季節,寺院門口張貼的書道作品同樣吸引著過往行人。所書內容很有寓意,有時是俳句,有時是哲語,如“散櫻舞紛飛,枝頭殘櫻仍鬥艶”,最近貼出來的是“能否成為淨心之人,全憑自己努力”。在禪寺前,不由得讓筆者想到這個話題——當代日本人的宗教信仰發生了哪些變化。

  清水寺是京都著名佛教寺院,日本“年度漢字”也在這裡公布。“金、安、震、變、偽、愛……”等歷年選出的漢字都是由身著袈裟、頸掛佛珠的主持濃墨揮毫寫出。那場面,佛家的“氣勢”和儒家的“優雅”兼而有之。按常理宗教本應遠離世俗,圖個“心淨”,為什麼日本的寺廟非要凑這些熱鬧呢?自佛教傳入日本已經大約有1500年,和當地的神教互相影響,形成日本獨特的宗教氛圍。據文部科學省2013年提供的數字,日本目前的總人口數約為1.3億人,而“有信仰宗教的人口”總數加起來卻是1.9億人,就是說平均一個人相信一種以上的宗教。這似乎不太好理解,如果非要給一個解釋的話,宗教在日本不宜用“信仰”,而應用“喜好”或“需要”來解釋。據文部科學省統計,日本佛教寺院有7.6萬座,遍布城鄉。日本的便利店滿足了日常生活,但商業需求以外的,人的精神寄托需求部分就包給了這些非常“接地氣”的大小宗教機構。從這點看,說日本“寺院超便利”不為過。

  鑒於日本人的價值觀這些年來發生明顯變化,“寺院超便利”也無法完全讓個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面對緊張的都市節奏、複雜的人際關係,下班後的朋友聚會,周末郊野公園的散步,白領們也會選擇去看職業心理咨詢師。商業模式以各種手段滿足人的精神需求,使得宗教空間不斷遭受擠壓。在日本,不信教的人數較20年前增加約一成,有約60%的人不認為“要讓生活過的幸福必須重視宗教”。筆者一位退休的日本公務員朋友這樣表示:“感覺對佛教和神教、基督教篤信者其實並不多,但形式上又不能少,日本在‘科學與民主’旗號下進入現代社會,內心中宗教的價值已大不如前,但日本人是‘集團行動型’群體,內心上被要求遵守一致性。所以,上歲數的人也都明白,自己是寧願相信歷史上的神話傳說。”

  (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