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亞中:孫文學校推動“中國人”認同過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3 21:47:32


 
  這份長期民調有兩個重要交叉點可以觀察。

  第一、1994年是“我是台灣人”與“我是中國人”認同比率的黃金交叉點,從此以後,“我是中國人”的認同一路下滑,“我是台灣人”的認同快速攀升。原因在於,李登輝自1994年起以執政黨及政府的力量,開始切割兩岸的認同。這一年,李登輝發表“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在身分認同上切割兩岸;另一方面,透過加入聯合國的政治動作迫使中共出手打壓,藉此將大陸形塑成一個打壓台灣的“敵意他者”,讓民眾對“中國人”的認同降低。

  第二、2007-2008年是“我是台灣人”與“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認同比率拉開的時間點,從此以後,“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率再也沒有高過“我是台灣人”,這是陳水扁在2007年推動“入聯公投”,國民黨馬英九推“返聯公投”,以及拜馬英九執政後的兩岸政策所致。馬英九主張“一中各表”,其“不統、不獨”及“維持現狀”,都是以兩岸間“你是你,我是我”的“異己關係”為基礎。在馬英九任內,“我是中國人”這五個字幾乎從來沒有出現在領導階層的話語中。另外,不僅民進黨時期修改的歷史、公民課綱被延續使用,馬英九政府也幾乎沒有在建構兩岸共同身分認同上做過政策性的努力,反而是扈從於民進黨的主張。因此很諷刺的是,在馬英九任內,反而是“我是台灣人”認同攀升最快,“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認同下降最快的八年。

  基於“兩岸身分認同愈趨近,和平愈有可能;身分認同愈分歧,衝突的可能性愈高”的認識,為了追求兩岸和平,我個人的淺見為,如果台灣民眾的身分認同中能夠有超過50%的比率是有關中國人的認同,亦即台灣民眾能有一半以上認同自己也是“中國人”,那麼應可擺脫以武力處理兩岸關係的可能。

  根據政治大學的民意調查,在1992年時,包含“我是中國人”內的身分認同是71.9%(即“我是中國人”的25.5%加上“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46.4%)。2008年時,包含“我是中國人”內的身分認同是47.9%(即“我是中國人”的4.8%加上“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43.1%),但是在2016年底,包含“我是中國人”內的身分認同則是降為37.3%(即“我是中國人”的3.4%加上“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34.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