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周其仁:為什麼中國要造一個世界級“新矽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24 12:30:34


周其仁(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在中國建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要討論的問題肯定不少,我想就創新所需要的條件做一點討論,關鍵詞是兩個詞:“密度”和“濃度”。

  6月15日全球創新指數發布,好消息就是中國進入了第22名,比去年前進了3個名次。香港地區是16名,這對粵港澳大灣區是很大的支持。中國是所有中等收入國家裡唯一進入前25名的,其他的都是高收入國家或地區,而且多少年來沒有很大變動。這是第10次發布創新指數,卻是第一次不在國家級衡量創新,而是深入到國家裡看創新是怎麼發生的。它提出了一個“cluster”概念,“cluster”就是團、群。它看申請專利的指標,看它在地理上是在哪裡發生、哪裡提出來的。全世界的分布裡,美國占了31個,中國占了7個。按申報的專利數排序的話,第一位是東京周圍,第二位是深圳和香港,第三位才是舊金山灣區。東京橫濱這一帶大概是9萬多個專利的申請,然後是深圳、香港處於第二位,甚至超過了舊金山灣區。還有特拉維夫,3000多個,地理位置更小。

  我們再看舊金山灣區,從申請的指標來看,它還落後於深圳和香港。但是它高密度地聚集到一起,而且從積極的互動指標來看,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麼小的地方,幾萬家高科技企業的密度,其中有一大批世界級公司,有若干個世界級名校。這些要素分開看,這個灣區都有了。但是舊金山灣區有一個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特點,就是高頻率的互相來往和互動。

  現在討論為什麼創新的兩個條件——“密度”和“濃度”非常重要?因為所有創新,最早都是一些頭腦裡的想法,從想法變成產品,變成產業,變成影響世界的經濟活動,中間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這兩年我自己在研究的一個課題,就是從最開始的想法到變成單個產品、最後變成影響全人類的產品,中間需要什麼條件。每個人都有想法,問題是想法變成產品,中間有很多關口要過。

 

  密度和濃度是讓創新得以發生的關鍵詞,從這個角度我們來看看粵港澳大灣區。現在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有很多討論和初步研究,我看了之後很受啟發。這是一塊非常有希望的熱土,我最感興趣的是它的密度在中國領先了,0.6%的土地面積創造了中國13%的GDP。但是密度夠了,不等於濃度也夠,密度只不過是在一個空間擺了這麼多東西,但它們互動得怎麼樣呢?我覺得這是大灣區建設當中的重點。要增加香港、澳門、深圳的大學、公司、國家研究所、軍民融合等創新基地。跟已經成為世界級的灣區比,我們要素質量還有待提高,要有更密的互動。

  為了增加這個地方的濃度,我提這麼幾個問題來作為討論。

  第一,要吸引人們為解決重大問題來工作。矽穀有很多中國工程師,中國很多大公司都在矽穀有實驗室,已經有了矽穀,為什麼還要造一個粵港澳大灣區?把矽穀的創新應用到中國來不就行了嗎?回答這個問題要講清楚一條:全世界現在最好的創新,對世界經濟來說,也還不夠,因為還有世界級的問題還沒有完全得到回答。什麼叫世界級的問題?就是工業革命以來,最發達國家十來億人口過上的好日子,全人類能不能過上?這個問題沒有得到回答。電發明了兩百年,現在全世界用不上電的人口還有十二到十五億,所有創新離開電想都不要想,跟電無緣就跟以後所有創新無緣,這是一個問題沒有完全解決。第二個問題更有挑戰性,如果讓十幾億人口都過上高度現代化國家的生活,資源能不能承受?環境能不能承受?中國這30年的發展,在回答第一個問題上,已經交了一張不錯的答卷,中國無電人口在整個發展中國家是最少的。北京大學有一個扶貧點在雲南山區裡,我去訪問過,那個地方比較落後,還住著很多人,但是有電,通過手機能夠收發微信。所以中國很多人在一代人之間進入比較現代化的生活,我們在回答這個問題上是有貢獻的。但是第二個問題,等到十三億人都過上好日子的時候,我們的資源壓力將很驚人。這就是世界級問題,需要更好的技術才能回答這個世界級問題。因為有世界級的問題,才需要新的世界級的大灣區,才需要匯集更了不得的力量和更緊密的互動來回答這些問題。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全球都過上歐洲的生活,至少要三個地球,如果都過上美國人那樣的生活,得要五個地球。這說明現有的技術再先進、再厲害,回答這樣的世界級經濟問題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是需要不斷地往前探索。而中國對於更多人能享受現代生活的這個願望,可能比很多發達國家還更加強烈。中國也應該有這樣的使命,來完成這樣的任務。

  第二,打造世界級灣區,要特別注意思維的變革。深圳為什麼厲害?因為它不是追趕思維,而是脫維的思維,怎麼才能走出一條路來?不知道,不完全知道。深圳不是做好一套計劃然後去實施的,而是創造條件,讓它冒出來。香港也沒有想到,它會從當年的一個島嶼變成世界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它也不是按計劃經濟的思維搞出來的,也不是指哪兒打哪兒的思維打出來的。所以港深之間能成為在世界上引人矚目的城市和城市群,它是探索和闖的結果。我們當然做事情要有計劃,但是我們永遠要準備著很多事情不按計劃發生,會超出計劃,這個思維如果不突破,我們會落到追趕型。

  中國已經到了跟著跑、並排跑和領跑並存的階段,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更多的要考慮怎麼能從並排跑往領跑發展,要從這個制高點出發來討論體制。這兩個地方都有體制上的優勢,這兩個地方跟中國其他地方有一些不同。人們的想法、行為有一些不同,但並不意味著我們的體制對打造一個世界級灣區已經完全做好了準備,要改的東西也是不少的。行政主導全力驅動配置資源,要在打造世界級灣區的時候,堅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最後一條,要增加濃度,要增加互動。香港的金融與深圳的創造、東莞的製造之間,是有互動的,但是互動得還不夠。成功的例子都是互動的結果,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是孤立的,都不是關起門來搞成的,都是利用了這個地方的所有長處,集合到一起搞成的。

  騰訊在深圳大學附近創辦,上市就在香港,微信就在廣州,不是限於一個狹小的行政區劃之內。大疆董事長是科技大學的教授,學生做項目然後做成了世界級有影響的公司,這些點已經有了,但是遠遠不夠多,解決的辦法就是要增加互動。中國的大學跟創新之間的聯繫性還極為薄弱,畢業了就畢業了,沒有持續的聯繫,沒有大學作為一個持續的原理性的基礎研究,學員跟產業界聯繫的密度不夠。

  創新就是熬一鍋湯。煲湯,第一要好材料。這個材料不完全在鍋裡產生,要在全世界找。在舊金山灣區工作的人不是舊金山地區的人,將來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人一定是在全世界挑,這裡大學生招生一定要面向全世界,這裡的科研機構引進的人才要面向全世界,我們要解決世界性問題,要用世界級的資源,要用世界範圍的資源。第二,好材料放到一起,要慢慢煲。要有持續的溫度,不是一把大火就完了,不能斷,要持續地燜,才能進行充分的交換,營養才能到湯裡來。

  所以,中國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要在粵港澳大灣區煲一鍋創新驅動增長的濃湯,以此來完成中國經濟發展下一階段應該承擔的使命。

(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