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橋梁奇跡,世界向中國行注目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31 11:49:05


 

  一個“天價咨詢費”的故事

  既然島隧工程這麼難,為何不全程建設大橋而非要“入海”呢?島隧項目工程人員告訴記者,這裡是緊靠香港的國內一條重要深水航道——伶仃洋航道。它是大型運輸船舶在該海域通行的唯一通道,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貿易航道之一,每天有4000多艘船只穿行,要保證遠期30萬噸油輪可以通行;與此同時,這裡又靠近香港國際機場,航空限高不能超過80米,如果建設橋梁必將對起降航班帶來安全風險。“如何解決‘既保障海運又確保空運’的難題?採用橋—島—隧集群方案就成為唯一選擇了。”

  港珠澳大橋的沉管島隧建設是中國基建創新的典範。曾有媒體稱,該工程在外海沉管安裝、沉管最終接頭等方面貢獻了64項技術創新。《環球時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中國交建每個工程人員都知道一個“天價咨詢費”故事,正是這個故事堅定了他們自主創新的決心:6年前,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者與一家外國公司商談技術合作,這家公司開出高達1.5億歐元的咨詢費,當時約合15億元人民幣。在最後一次商談中,中方詢問這家外國公司3億元人民幣能夠得到什麼服務,對方的回答是:“給你們唱一首祈禱歌吧。”

  不僅是錢的問題。據了解,目前這種沉管島隧建設技術僅掌握在少數國家手中,如荷蘭、德國、美國、日本等。一名工程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10年建成的韓國釜山—巨濟工程也採用沉管島隧方案,當時韓國人曾想自己修建,但發現非常難,只好引進一個荷蘭團隊提供服務,也就是說,“怎麼幹要聽別人的”。“在隧道最後貫通的那一刻,是荷蘭人舉著紅酒慶功,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這是一種光榮還是一種恥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