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立法護僑步伐不止 僑胞獲得感提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05 09:33:15


  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僑胞回國發展,保障華僑在國內合法權益,加強僑務法治建設,既是僑之所盼,亦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一環。

  中國僑網報道,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將依法維護海外僑胞權益納入依法治國的框架。有僑務專家指出,此決定相當於“依法治國”理念在涉僑事務中的基本指導方針。

  十八大以來,在法治精神的引領之下,中國僑務部門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創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涉僑政策法規。

  2015年7月,中國首部華僑權益保護地方性法規《南京市華僑權益保護條例》正式實施。當年10月,《廣東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施行,這是中國第一部保護華僑權益的省級綜合性地方法規。

  2016年,江蘇、福建、貴州、上海、湖北五地相繼出台華僑權益保護法規,涉僑立法的步伐邁得更大。

  這些法規針對華僑投資權益、捐贈權益等單項領域的保護,更多的則是綜合性法規,就華僑政治、人身、社保、教育、財產等多方面權益做了具體規定,可操作性更強,提供全方位“護僑”服務。

  有了僑法“護航”,僑胞們的“獲得感”隨之提升。

  據了解,依據《廣東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規定,江門至今已成功解決出國注銷戶籍,歸國後因護照、定居證過期及無證件無法落戶人員共約200人。

  暨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朱義坤在受訪時曾表示,保護華僑權益是發揮僑務資源優勢的前提。“中央重視、地方先行先試,維權立法工作大有可為。”

  研究僑務法的專家認為,地方性的立法嘗試為全國性華僑權益保護立法提供了實踐經驗和法律借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