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基層教師談職稱:中層幹部加分抵十年教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1 13:50:24


 

  這並非僅僅是個案。

  2013年筆者所在學校進入中教一級的有6人,排在第三位的竟然是主要領導的“鐵哥們”。該教師業績平平,教齡又只有10餘年,並且在2011年就謀得了一件好差事——當會計(每月可只上幾天班)。而排在第四、第五位的兩名老師,均為學校的骨幹教師,教齡多在20年以上,每人都當了多年的班主任(到評定職稱時仍是班主任)。

  而一名業務精湛的歷史科“首席教師”,在2015年連中教一級都沒有進去,和他同一年畢業分到學校的教務主任卻晉升為高級。筆者所在的這個地方,晉高就可每個月多掙五六百元的工資,一年下來就是六七千元。並且以後漲工資,級差也同樣較大。比如高級職稱每月能漲200元的話,中教一級也就是100元左右,二三級也就幾十元而已。由於地方財政緊張,每年所下的指標都成為稀缺資源。

  這種明顯的利益導向,直接產生一些不好的後果。比如,教師學會了作假。多年以來,教師發表論文、搞課題研究,基本上就是為了評定職稱,而真正從事學術研究的微乎其微,大都是東拼西凑;還有的讓同事“代勞”——2015年就有兩名同事用的是由筆者撰寫的論文。讓教師學會了作假,其危害不言而喻。而教師若要較好地完成教學工作,需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充實自己,這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但現在施行的職稱評定制度,明顯不利於教師成為“學習型”的教師。

  職稱評定涉及教師的切身利益,也關乎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筆者認為,在進行職稱評定時,盡量公平、公開、公正。筆者建議:

  上級要加強監管。據筆者了解,現在局一級領導把指標撥給學校之後,幾乎是萬事大吉,出現問題也很難向有關領導反映。

  教齡加分不宜太少。多年前,教齡加分為每年1分,略高了些;近些年來,教齡每年只有0.2分,低得太多了。筆者認為教齡加分每年0.8分為宜。

  論文、證書應“曬一曬”。論文、證書加分是兩大項。多年來,論文屬於作者原創的微乎其微,獲獎證書大都“暗箱操作”,或托關係弄來的。2015年進行了論文答辯活動,但評委很難在幾分鐘的時間裡就判斷出真偽。筆者建議在平時將教師的論文、證書“曬一曬”,真假自然涇渭分明。

  加分不能“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不知什麼原因,筆者所在的城市制定的加分政策可以“一地一策”“一校一策”。它帶來的弊端很明顯,可以為某些人“量身定制”,也可以讓某些人吃虧。

  宜全體教師參與打分。2014年,筆者所在學校開始實行代表打分制。學校有大約60名教職員工,代表10人,即每人代表6人打分,這讓“拉幫結夥”成為了可能。為了盡量避免此種現象發生,宜全體教師參與打分。

  應有教師成果展。由於職稱評定停了6年,不少老教師臨近退休尚未晉高。他們在年輕時為學校“摸爬滾打”,立下“汗馬功勞”,現在年齡大了,多退居“二線”。而現在的“特崗教師”只來學校二三年,對老教師不甚了解,難以公平打分。所以舉辦教師成果展頗有必要。同時,在打分前設置“述職報告”也很有必要。

  總而言之,職稱評定不宜“急就章”,要嚴肅認真對待。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