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一成全球黃金周 中國軟影響在提升
http://www.CRNTT.com   2017-10-02 22:56:40


  中評社香港10月2日電/評估中國的“假日經濟”時,不宜只看短期的經濟數據,卻忽略了看不見的“軟影響”。
中國的“十一”長假,正成為“全球黃金周”。有機構近日發布的黃金周出游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出境遊客預計超過600萬人次,我國遊客從近300個海內外城市出發,到達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1155個國內外城市,國家數量從去年的68個增加到了88個,增長近29%……

  新京報評論報道,而與旅遊人數創新高對應的,是全世界的商家開始“備戰”中國假期——數據顯示,境外已有超過2100萬商家支持中國遊客習慣使用的銀聯卡,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推出了針對中國人的黃金周旅遊消費布局。

  在網上流傳的遊客拍攝的視頻裡,許多國家的購物門店服務員們已經不滿足於“你好”和“謝謝”,甚至在學習說“中秋快樂”。

  當出行成為幾乎1/3的中國人的黃金周度假選擇,中國“假日經濟”的巨大影響力,無疑開始輻射至全球。以往以輕工業產品為主的“中國製造”,成為全球熟悉的中國標簽;如今,奔向全球旅遊和買買買的中國人,則在無形中推動著人民幣和中國互聯網金融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全球化進程。

  1999年,經過一段時間的雙休日試行,“黃金周”概念應運而生。但“大堵車”、“人山人海”等糟糕的旅遊體驗,也讓很多人開始反思“假日經濟”的存在意義——這被認為是一次提前的集中消費。

  但隨著“十一”成為“全球黃金周”,我們看到,在中國出入境旅遊逆差背後,是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更是中國互聯網應用的一次集體出海。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源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通過歷年數據比較,不難發現,中國出境游人數的快速上升,也始發於那個時期。從人民幣結算發展迅速的區域看,那些人民幣接受度高的國家和地區,基本都是我國主要出境旅遊目的地,如內地跟港澳台地區,以及中國與東南亞、中國與英國、中國與澳大利亞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