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傅抱石泉瀑雨聲題材的美學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17-10-07 09:56:34


 

  詩書自藏泉雨聲

  傅抱石的泉瀑雨聲繪畫還包括以歷史故事、文學內容、詩詞為主題創作的繪畫作品,如《巴山夜雨》《瀟瀟暮雨》《山行遇雨》《山鬼》《強渡大渡河》《湘君涉江》《煙雨迷蒙》以及毛主席詩意畫作品等,有些是直接以泉瀑雨聲為主體進行創作構思,還有則是作為構建繪畫空間的創作手法來加以運用,營造出陰晦迷蒙、雷電霹靂的空間氛圍和畫面空間,也可以看做泉瀑雨聲繪畫的拓伸。這一類繪畫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傾向,是其個性才華、文化素養、美術史論知識和敏銳的藝術天賦相結合的結果,深深打上了自我才情和文化觀念的烙印。

  傅抱石創作的毛主席詩意畫作品顯然尤為精彩,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他所創作的中國畫中最為重要的作品。如《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浪淘沙·北戴河》詞意、《乾坤赤》,通過對畫面空間特定氛圍的渲染以及詩意中雨景的創造性描繪,創造出了神采迥異的詩意畫作品。《蝶戀花·答李淑一》是傅抱石最為重要的毛主席詩意畫作品之一,傾盆大雨漫天飛洩,雲雨煙霧迷蒙中,嫦娥翩翩起舞,吳剛在其身後端酒而立,綠色的柳葉在雨中不斷飄落。近景部分則作無數紅旗飄拂萬千峰巒間,象徵革命的勝利。1960年所作《浪淘沙·北戴河》,畫作幾株秋樹凌亂地散落畫面下方,在風中搖曳,遠方海面上漁船正加緊作業,一片繁忙的景象。大雨正從天空飛洩直下,水天一色,蒼蒼茫茫,極見動人的氣勢。顯然是根據“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意境而繪制的作品。以非常具象的畫面空間再現了毛澤東主席的蒼茫、寥廓心境。

  泉雨高士訴深情

  傅抱石對於傳統繪畫題材的泉瀑雨聲繪畫創作一直情有獨鐘,始終沒有中斷與傳統泉瀑雨聲繪畫主題的對話和新的演繹,“高士”作為一種精神意象在泉瀑雨聲山水畫面中出現,如《秋林水閣》《鬆崖對飲》《山行遇雨圖》《聽瀑圖》《嶺觀瀑布圖》《風雨歸舟》《平沙落雁》等,泉瀑影中、大雨聲中,都有高士拂不去的身影,或撫琴、或觀瀑、或幽栖、或匆匆行走於雨簾之中,這都是畫家內在精神情感的外在傾述,一腔深情都凝固在這淡淡的幽影之中。

  1962年創作的《不辨泉聲抑雨聲》,是傅抱石最為愜意的描繪泉瀑景色的山水畫作品之一,非常完美地表達出他的心聲和精神追求。以大寫意筆法作林樹碧鬱豐茂,流泉瀑布從山間飛瀉而下,一高士於水閣俯視流淌的一潭碧水,呈現出幽閑平靜的神情,不啻為傅抱石自我的寫照。酷暑中寫此高士靜臥臨泉,聽水聲泉瀑,確乎是人生最為至美的享受了。約上世紀60年代的《二老觀瀑圖》,是傅抱石泉瀑雨聲繪畫中最具特色的一件作品,描繪高士觀賞流泉瀑布飛瀉而下的情形。兩位身著白衣的高逸之士正在四面崖壁環抱的幽穀巨石之上靜靜觀賞泉瀑,泉水從亂山、崖壁中回環往複,急速地向下傾瀉,經過巨石匯聚成潺潺山澗飛洩而去。崖壁間水氣、流雲氤氳彌漫。全幅境界超逸激越,洋溢著濃鬱的詩意氛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