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帶團11年 遊客因為她愛上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7-10-08 17:23:07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英文導游彭雯假期帶領25名美國遊客逛北京;從業以來和很多遊客成朋友,願做傳遞中國文化的窗口。

  今年35歲的彭雯做英文導游已經11年了。這個國慶節,她帶著25位外國遊客暢游著北京。每次就算帶團再忙,她也會堅持寫“帶團日記”,並用照片記錄每個團裡遊客的微笑。

  回顧這些年的職業生涯,她覺得自己得到的遠多於自己的付出,曾經有一位遊客後來從美國飛到西安參加她的婚禮,每次送別時,很多外國遊客會和她相擁而泣。她時常覺得,這是一份能夠觀察不同文化交匯的職業,也是一扇傳遞中國文化的窗口。
 
  妙答時常震驚老外

  10月7日上午,故宮內外依舊熙熙攘攘。身穿白色上衣的彭雯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引導著25名美國遊客邁過了午門。接下來的3天,她將繼續帶著他們游覽八達嶺長城、頤和園、十三陵等六個景區。

  “很多老外剛從天安門走到端門就以為已經把故宮逛完了,”彭雯笑著說,“當他們得知逛完故宮還要兩個小時的時候,滿臉都是驚詫。”

  太和殿、保和殿、儲秀宮,相比起這些景點的背景資料,彭雯更願意告訴眼前這些異國客人的是,建造這座宮殿用了多少勞力、花了多少時間,做房梁的樹木來自哪裡,如何運輸進來的,還包括皇帝是怎麼吃飯,在哪上學,怎麼上廁所等等。

  “背景性的東西網上一查就知道了,但這些數字組合起來,才是有血有肉的故宮”,彭雯說。她更傾向於從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解讀這座古老的宮殿。

  為了便於外國遊客更形象直觀的了解自己正在參觀的景區,彭雯經常用類比的方式給出答案。比如長城有多長?彭雯的解答是“相當於從華盛頓到丹佛的距離”,“你說有多少多少英里,他們可能也沒什麼概念,但你這麼一說,他們當時就震驚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