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徹查富人賬戶 超百萬美元將被摸清
http://www.CRNTT.com   2017-10-13 10:36:49


資料圖
 
  啊哈哈哈哈哈不用謝。

  02那到底什麼是“非居民”?僅僅看國籍嗎?

  非居民,是指中國稅收居民以外的個人、企業、組織(當然除了政府機構和國際組織等)。

  這個認定很複雜,不僅僅看國籍,並不是說所謂“外國人”就是非居民。

  既然不看國籍,那看什麼?記者咨詢了多位專業人士,一位地稅人士告訴記者,對於個人而言,住所(居所)和停留在該國的時長,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而對於企業,就是註冊地和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

  根據我國稅法,中國稅收居民個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係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

  德勤高級經理姜莉莉表示,從這點出發,雖然沒有中國國籍,但在中國境內居住,且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居住滿一年的外國人,是屬於我國稅收居民的;此外,居住滿一年的海外僑民和香港 、澳門、台灣 同胞,都屬於稅收居民。

  可是,一些持有中國國籍,卻從未在我國大陸定居,而是僑居海外的華僑,都屬於非居民,都要申報。

  姜莉莉認為,既然CRS規定下的信息收集、申報和交換,並不以國籍為主要依據,那麼因此通過快速移民 取得他國護照來避免信息交換的做法並不可取,反而可能引發雙重國籍的困擾、如何在中國合法居留等一系列問題。

  而對企業的認定,則比較直接:要麼就是在中國境內成立;要麼就是在外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控制人)還是在中國境內。

  03既然“非居民”範圍小,那麼為什麼說富人和官員同樣逃不過監管?

  照前文看下來,CRS的涵蓋範圍好像並不比我們想象中的大。那麼,此前一堆報道說官員和富人的賬戶將無所遁形,難道就不能實現了嗎?

  不是。

  要搞清CRS的作用,首先我們要有一個確切的認知前提,就是中國版CRS的推出,目的是什麼?官方說的話我們要記牢——“信息交換”。

  我國的稅務機關,可以通過“信息交換”,獲得我國稅收居民在海外CRS參與國家的金融賬戶信息;而其他國家的稅務機關,可以通過我國金融機構的申報,獲得其他國稅收居民在我國開立的金融賬戶相關信息。

  什麼意思?如果一名中國公民轉移財產到境外(注意,本文的境外講的都是CRS參與國),在境外擁有金融資產,同樣會被他國金融機構視為非居民金融賬戶,其賬戶信息也將會被收集、報送,未來會交換回我國。

  說白了,互助互惠,彼此幫彼此查漏補缺。

  通過交換信息的方式,一旦你持有海外金融賬戶;你持股一定比例(目前規定為25%)的公司擁有海外金融賬戶;你買了海外保險或者年金;你是信托的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保護人或其他實際控制權人(信托安排一向具有保護當事人身份私密性的作用,信托的安排未必能完全規避CRS下的信息披露)……只要滿足以上任一情況,就算你是中國籍,你的信息就都會被參與國報送回來給我國。

  所以,即使“非居民”的範圍小,但我國可以通過CRS信息互換,把自己國家居民,尤其是高淨值居民的賬戶情況牢牢掌握在手中。所以,受到嚴格監控的金融賬戶主體的範圍很廣。

  從這個角度來說,民間說的“富人和官員的賬戶無所遁形”,是有道理的。

  而且,一個讓逃稅的富人們可能很崩潰的是,從此前國家稅務總局公開的資料來看, 101個承諾實施CRS的國家(含地區)中,赫然包含了“避稅天堂”開曼群島、百慕大。

  “將來這些CRS報告國會互相通報,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比較緊張。就算你是中國納稅身份,但海外銀行只要匯報你有存款,估計就會引發對海外收入報稅是否合規的檢查。”一名銀行業法律合規人士告訴記者。

  再給富人們一個暴擊,專業律所人士提示,在避稅地建立殼公司持有金融賬戶、將賬戶餘額或淨值拆分至100萬美元之下、取得他國護照等形式,長遠來看都不可能完全規避CRS信息交換——你的信息都會被換回來,時間問題而已。

  04銀行排查是個啥進度?

  記者採訪了若干家銀行,普遍的做法是:

  1.已在行內召開視頻培訓會議。

  2.通常以一個相關部門為主,其他部門聯動。這個主負責部門,有些行是法律合規部,有些行是離岸金融中心,有些行是國際業務部,有些行是運營部。之所以每家銀行主牽頭部門不一樣,是跟各家行的客戶結構和組織架構相關。有些行的跨境小微企業會更多,有些行境外投行客戶會更多。

  需要聯動的部門包括但不限於運營部、國際業務部、托管部、電子銀行部、法律合規部、信息技術部、公司部、零售部、信用卡中心。

  3.即使沒有這個中國版CRS,基於監管機構密集要求排查反洗錢風險的頻率,銀行也在嚴密監控境內外資金流動和離岸賬戶。

  有資深銀行風險人士向記者表達了自己對摸排賬戶信息的看法。

  在他看來,此前監管要求采集境內銀行卡在境外實體和網絡特約商戶發生的單筆等值1000元人民幣以上的消費交易,這是比較自動化的采集,信息的漏采率很小,“你們每天在境外消費,會產生交易數據,我們後台會實時複查,然後由運營部或國際業務部等部門對數據進行篩選,再把數據移送到風險、合規、或信息科技部門,他們進行報送。因為是單向采集,而且現在自動化程度高,是很成熟的運作。”

  但現在搜集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銀行接觸到的信息其實是有限的。為什麼?因為聲明文件和稅務信息其實是客戶自己在填,銀行能夠監控的只有客戶存款和名下賬戶,如果要複查客戶的稅務信息,銀行要先取得客戶的授權;如果客戶不授權,那麼這些信息無法保證真實。

  “這就不是一個自動化采集信息的過程。當然我相信利用大數據的自動化采集、複核進程將來肯定能實現,這需要所有的信息聯動”,該名人士說。(來源:券商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