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鹹魚被列致癌物”是生活習慣預警
http://www.CRNTT.com   2017-11-21 00:21:44


 
  調查顯示,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10萬,死亡約200萬。近20年來,我國癌症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致癌因素主要包括慢性感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環境污染和職業暴露等。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20 - 39 歲年齡組的腫瘤發病率在 2000 年是 39.22 / 10 萬,到 2013 年增至 70.01 / 10 萬,此意味著患癌群體越來越年輕化和低齡化,預防和減少癌症的發生的形勢異常嚴峻。

  保護環境、擴大篩查和早防早治是一個方面,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致癌因素的產生,離不開個體的自覺行動和全民的廣泛參與。讓個體基於對患癌風險的敬畏,而改變自身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實現對自身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很多地方,製作鹹魚和腌制或煙熏是一種傳統習慣,很多人一時也難以改變,不過在充分認識到傳統工藝氣造成的極強致癌風險後,可以適當控制並最終實現改變。

  “鹹魚被列致癌物”固然不致癌,最大的意義在於對個體帶來了消費習慣的提醒。大量證據顯示,癌症患者中約有60%到80%的患者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減少或消除這些人為因素就能預防6至8成的癌症。在“鹹魚被列致癌物”顛覆傳統認識的同時,公眾更應由此掌握更多的醫學常識,恪守行為底線並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實現自我干預和控制,如此才能真正有效避免有預防癌症的發生,也不會基於無知而產生莫名的驚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